慈禧,葉赫那拉氏(1836-1908),乳名蘭兒,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台惠征女,有了這個女兒是倒了黴,連帶著惠證後世也跟著挨罵,他媽的,這個老家夥應該去當太監。1851年以秀女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因得鹹豐皇帝寵幸,1854年進封懿嬪。1856年生子載淳。次年進位為“儲秀宮懿貴妃”。1861年8月,鹹豐帝病死熱河,遺詔立載淳為皇太子,繼承皇位。並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人為“讚襄政務王大臣”輔政。年號“祺祥”,尊生母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後”。同年11月,那拉氏與恭親王奕欣發動政變,將八名“讚襄政務王大臣”分別革職或處死。改元同治,那拉氏實行垂簾聽政,實際控製了國家大權。
1873年,載淳成年,那拉氏宣布撤簾歸政,但仍陰持朝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句該天打雷劈的話就是這個jian
huo說的,讓所有有良心的中國人都咬牙切齒痛恨不已。反正我的鋼牙是咬碎了。
“都起來吧。”慈安太後說道,東太後慈安,鹹豐帝的孝貞顯皇後(1837-1881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比鹹豐小6歲。初入宮侍文宗鹹豐帝潛邸,鹹豐帝登基後於鹹豐二年二月封貞妃,五月晉貞貴妃,六月奉旨立為皇後,時年月16歲。鹹豐十年八月,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皇後隨鹹豐帝自圓明圓逃往熱河行宮,翌年七月鹹豐帝崩,此時皇後25歲。因皇後無子,便由懿貴妃(慈禧)六歲的兒子載淳承繼皇位,尊皇後為母後皇太後,上徽號為“慈安”,尊其生母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後,徽號為“慈禧”。因慈安居住在紫禁城東路的鍾粹宮,故稱“東太後”慈禧居住在西路的儲秀宮,故稱西太後。同治朝初年,慈安、慈禧兩太後垂簾聽政。慈安為人老實,老實的人就是笨蛋的俗稱,遇事也頗果斷,但是果斷的時機老是把握不好,也為她最後的角逐中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謝兩宮皇太後!”
大臣們紛紛站起,按等級次序坐好。慈禧欠了欠身,用一種死了親爹的的聲調說:“今兒深更半夜把眾家王公大臣請來,實是不得已,有要事煩勞各位親王大臣定奪,皇上(同治這個笨蛋)一病多日,危在旦夕,在床榻之上還在擔心這續統大事,今兒想請大家拿個好主意,皇上無子(天天嫖娼,哪有氣力去生孩子),誰可嗣立?”慈禧邊說邊假模假樣的作擦淚狀,這是個為了自己的權利連親兒子都不放過的母老虎,花柳當天花來治不死才怪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