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睢陽之戰(1 / 2)

無論是對竇嬰蔑視的劉濞還是對竇嬰給予厚望的劉武,他們都知道在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整軍備戰,劉濞雖然蔑視竇嬰,但對於竇嬰所率領的十幾萬大軍還是不敢掉以輕心的,畢竟戰爭這種事情是最說不準的就是指揮才能,而最有威懾力的則是兵力的多寡。

這幾天雖然劉濞一直在攻城,但基本上都是楚國的軍隊在攻,畢竟當初是楚國的將領率先請纓的。而劉濞則在這一段時間分析了一下天下的大勢以及怎麼樣能夠更快的攻擊長安。同時劉濞還了解到齊國的軍隊在鞏固了一下昌邑之後,就一直在齊國等待,同時剛剛同其他各國的部隊會合,總的來說進軍速度沒有吳楚聯軍快,但是就在齊地各國會合不到一天的時間,齊國的精銳部隊又一次消失了。

不過劉濞可以準確的預知道,這一次齊國的軍隊不是前來幫助他們偷襲齊國,就是趕去滎陽,因為滎陽就是洛陽的門戶,隻要攻取了滎陽,那麼洛陽也就沒有多麼難了,而洛陽隻要能夠攻取成功,那麼大漢朝廷就必須要投降了,畢竟被諸王攻到都城之下,即使長安城的皇帝再有本事,也無法挽回這種情況了。

當然劉濞這樣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先不說齊國偷襲滎陽的難度,單說從昌邑到滎陽這麼長的距離,齊國的軍隊就難以通過,要知道這其中還有好幾個諸侯王的領地,雖說這些諸侯王沒有起兵平叛,但絕對不會讓齊國大軍那麼容易通過的。

不過有這個想法的不隻是劉濞一個人,其實竇嬰也有這種想法,否則他就不會親自領兵南下了,之所以顧忌還是因為齊國大軍的大舉進攻,以及趙國方麵的壓力。因此留下竇彭祖守洛陽竇嬰還是比較放心的,即使出現什麼事情,竇彭祖基本上也都能夠解決。

竇嬰率領軍隊南下的消息很快就傳到長安,最高興的就是竇太後了,因為她最寵愛的兒子劉武的安慰有了一定的保證,這對竇太後來說是最欣慰的事情。不過在竇太後高興的同時,有一個人非常生氣,那就是皇帝劉啟,他沒有想到竇嬰竟然會不顧長安的安慰前去營救梁國。

竇嬰起兵南下的路線很平坦,主要是軍隊的調動不是很好,因此竇嬰必須保證這個進軍路線的安全和快速。

“大將軍,吾等此次南下可是有違皇命,大將軍可要當心小人作祟呀。”一名鎧甲套身的將領對竇嬰道。

“此次嬰也為難呀,梁王乃太後之幼子,如若有他法,嬰也不願冒此危險,且太後掌管長樂宮之兵,萬不可因一時之急而亂朝政呀。竇氏同太後共存,若無太後竇氏也未有今日之榮。”竇嬰解釋道。

睢陽戰場

“爾等若能在竇嬰進軍之前拿下睢陽,寡人親自向楚王請功,待大漢朝廷投降,寡人封爾等為侯,且從當年霸王封侯之事。”劉濞向楚國的幾個將領保證道。

“多謝大王,臣等定不辱使命。”眾將齊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