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揚名立萬(1 / 2)

這一日,彭城來人,言彭城降兵要反,著我領兵來援。我著張嶽守城,帶薑華、樊會並五千兵馬立回彭城。回彭城見四方警戒,降兵居於內怒目而視。我召白虎入內,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左右不得答,時樊會見前內有周山,周川兄弟。周氏兄弟乃漢都督周勃之後,與樊會家世交。樊會打探知曉,方知降兵飯不得飽,方才起事。我令士卒上飯,並問陶謙討來降兵。與降兵約定:歸於我以官兵待之,若走給以錢糧。眾降兵早知我待三城兵事,皆願歸降。又得四萬之眾。自此有軍七萬五千之眾。我約嶽父以兵器,嶽父見我無一稱手兵器,著鐵匠與我打製兵器,兵器以槍為主,但槍頭巨大,槍麵平而留有血槽,形如百刃,故名曰:百刃槍。又與逗號商議,教與合金鍛造之法。多造有輕槍,以為飛槍之用。造全鐵之槍,為槍騎兵用。造短小飛斧,以建飛斧軍。

自此我屯兵於下邳,訓練士卒以待王命。

這一日,我正於帳中察看名冊。忽薑華推門進入:“壞了,壞了……”

“怎麼了?”我一聽趕忙問道。“這幾日來,我們光顧著整編降兵,萬沒料到軍糧、軍資不足。”我一聽,是啊。沒想到這八萬人(五千民兵),真養不起啊。我與逗號商量了一下(當然沒人知曉)道:“糧食可以軍屯,以現有人力分三班製於郊外開墾荒地,此長久之策。至於現在我去我嶽父處解決。”

為此我來至彭城,尋我嶽父。“嶽父大人,小婿有難了。”我上前訴苦。

“是為了糧草吧,我見你收編如此多的士兵,便知你會為此為難。我早為你備妥三萬擔。但如此恐非長久之策。”

“此事我已有腹案,特來此與嶽父商議。”我知嶽父把一切都壓在我身上,故道:“嶽父經商已久,今嶽父可雇人煉镔鐵,打製兵器,我傳鐵匠鍛製之法,不過上品須供我軍,中、下之物方可出售。另我再寫與幾個藥方,製金創之藥,此其二。其三,我軍將不斷壯大,可收別地特產,售與他處,以得利潤。”

“賢婿設想巧妙,隻是其一我本镔鐵不足,現治以他售,有心而無力。其二,這人手總歸不足,且打冶精這火、煤甚重。”

“嶽父勿憂,我已思量妥當。我知彭城外有一小山,名曰:‘牛頭山’,此山靠水而起,山青水秀,其中盛有煤礦;又一山,形二丘相連,名曰:‘二郎山’,其山翻去附土,即得镔鐵。另嶽父可令做一大木箱,箱中有推,箱角有口以通爐口,令人推拉以助火勢,是調‘風箱’。人手之事,可雇家中閑婦,給以糧資,我更布告以助其勢。則事必成矣。”

嶽父然其說:“沒料到賢婿,如此思敏。不過,我見下月初八,為婚嫁良日。不知賢婿以為?”

原來是婚事:“全憑嶽父做主。”

嶽父萬分高興。與我又談了情報之事。約定在全國開連鎖兵器鋪、妓院、糧店、醫館,表為營商,裏為收集情報。商收入由王發(王傑長子)負責,裏情報由王娟負責。多言王娟嚐助其理帳。今可助我理情報,夫唱婦隨。

全已定好,我布告三城其事。始無人問津,後訴其可增家資,亨軍人待遇,受我保護,則踴躍參加。(注:我令凡參軍者,退伍,安排工作;負傷補以醫療;殘者,養其一生;戰死者,按死時軍階升一級,按月給其家人家資,並其家人受烈士家屬待遇。這些全是現代的好處,以前人那是聞所未聞的,所以全都踴躍參軍,方才有人手不足之事。)全城並與我歡慶婚嫁之事。全城貼喜掛紅燈。言非我,則如他城受兵匪之災,又因我“神醫”之名,賀喜者頗多。一切俱全隻欠東風。

八月初,忽有八百裏加急送到。除我守備之職,遷(廣厶)陵郡守。著我旨到起兵收複琅琊,更助他郡以滅敵兵。領旨謝恩後,令張嶽、樊會、周山、周川兄弟留下訓練新兵五萬。薑華與我自領軍三萬,往收琅琊,百姓夾道歡送,謂子弟兵早日凱旋。

行不三日,遇有一軍,軍打鄒姓大將旗,斥侯報有五千之眾。上前相見,原是劉焉部將鄒靖引軍去救青州。具曆史載此次劉、關、張三兄初出茅廬,視其左右。果見一方麵大耳者(劉備),一麵如紅棗者(關羽),一鋼須直立者(張飛),料必此三人。故謂曰:“此三人麵相奇異,不知何許人也。”鄒靖立馬上前道:“此劉備、關羽、張飛異姓兄弟。大哥劉備字玄德,中山靖王之後,我太守現已認其為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