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刀(2 / 3)

de

Asis采用航天技術製作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蝴蝶刀。刀具界一片嘩然,Asis的刀被BLADE

MAGAZINE(刀鋒雜誌)評為年度美國最佳設計。現在,他是Pacific

Cutlery

Corporation(太平洋刀具公司)的總裁,而太平洋刀具公司則是唯一一家獲準生產“Bali-Song”的廠家,唯一的“Bali-Song”注冊名稱的擁有者。

丹依魯桑度開始在他的菲律賓武術教範及電影中使用蝴蝶刀。他在1975年的電影“Killer

Elite”中設計了一個蝴蝶刀的片斷,卻在剪輯時被整個剪掉了。電影攝製組的人員感到很遺憾,“那是拍攝過的最好的鏡頭”。後來,在成龍的“The

Big

Brawl”出現了蝴蝶刀,在這部電影中,丹擔任Ron

Max的幕後指導。1981年,Burt

Reynolds聘請丹在電影“Sharkey\\\\‘s

Machine”中飾演一個慣於用刀的反麵角色。我也曾在一部電影中使用蝴蝶刀開啟酒瓶。其他使用蝴蝶刀的電影有(按發行時間排序):“Silent

Rage”,“Ten

to

Midnight”,“Outsiders”。

從18世紀開始,刀具的製作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最大的不同是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就像外邊的小商販也在使用精密的設備一樣。電爐代替了舊的鍛爐,精確的高溫計取代了以視覺測定溫度的方式。

所有的刀具都是由購買來的鋼條開始的。這些鋼條是鍛製的——加熱之後錘打到接近所需的厚度及形狀。鍛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期間鋼條可能要回爐數次。

下麵的程序是“精鍛”,一種更精細的成形技術。精鍛之後是增加金屬硬度的“回火”。回火通過溫度和鋼材在爐火中的時間長短來控製。刃材要持續加熱到熾熱(1500~2000華氏度),然後將加熱了的金屬投入水、油或其他物質中使其立即冷卻,這個過程就是“淬火”。回火是一個精細的操作。古時,這被認為是一種巫術,常常伴之以咒語和神秘的冷卻溶液。實際上這種神秘溶液的作用隻是使其保持在某個溫度,這一方法的獲得也完全出於偶然。念誦咒語需要一定的時間,在無意中使加熱的時間標準化了。

回火使刀具變得很堅硬,卻也變得很脆。為了糾正這個問題,刀具需要在一個較低的溫度下重新加熱。到達合適的溫度後,移開刀具並讓它緩緩冷卻。刀具在火中的時間越長,就變得越有彈性。

回火後的鋼材經過磨削便可以最終成形了。事實上一把刀的外觀和表現都是由磨削來決定的。磨削依據刀具設計圖樣,以不同型號的砂輪進行。小砂輪用來磨削小型中凹刃,而大的平麵刃則需要較大直徑的砂輪或磨帶。磨削之後,對刀具進行開鋒和拋光。

刀身製作的同時,刀柄的製作也按自己的進程進行。典型的步驟就是切割,打孔,加金屬襯和拋光。

最後把刀身和刀柄連接起來,同時裝配刀鎖。蝴蝶刀需要許多測試程序以確保各部分配合嚴密,工作正常。刀鋒必須以正確的角度收入柄中,不能接觸邊緣,開合時一定要平。要保持適當的間隙、平衡和運轉自如。太平洋刀具公司的每一把蝴蝶刀在離開車間之前,都要經過大約24小時的勞作,85道人工及機械工序。

以行話來講,蝴蝶刀應歸於非典型折刀,典型折刀是指常見的口袋型折疊刀。蝴蝶刀本身雖然是一個古老的概念,但就其外形及功能來說,真算的是很精巧。它完全消除了對刀鞘的需求。它可以方便安全的收為一半的長度,刀柄有著雙重作用,既是刀鞘,也可以通過旋轉組成一個堅固的手柄。蝴蝶刀是對典型折刀的一種改進,因為它可以用一隻手打開。另外,突起的刀柄可以提供保護,防止手滑到刀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