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爾東西南北風》前言
文學評論指出,中國古代的《詩經》可以和西方同時代的《荷馬史詩》相比,不過西方歌頌的是鬥爭中的英雄人物,中國讚美的是和平時期的勞動人民。中國屈原寫追求理想的天路曆程《離騷》比西方但丁神遊天堂的《神曲》大約要早一千年。中國的唐詩宋詞更是獨步世界,因為中世紀的西方沒有可以相提並論的作品;即使後來西方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象征主義推動了世界文學的發展,但在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的詩作中,已經可以發現這些主義的先聲。西方文藝複興之後,出現了莎士比亞等大家,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國也有《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四大詩劇,不讓莎劇獨占風光。所以從文學評論觀點看來,中西各有千秋,應該取長補短,共同繁榮世界文化。
再看翻譯研究,一般說來,西方提出了“對等”(Equivalence)的譯論,因為西方語文(如英、法、德、俄、西)之間對等詞很多。但是中國語文和西方語文大不相同,隻有45%可以對等,如不對等,那譯文不是優於原文,就是不如原文。本書作者認為,如果不能對等,應該盡可能爭取優於原文,這就是“優化”(Excellence)的譯論。例如,中國讚揚美人有
“傾國”之貌,這兩個字如何譯成英文呢?英國譯者Giles根據對等原則譯成“subverter of empires”(帝國的傾覆者),美國譯者Bynner則用動詞譯成shake an empire(動搖帝國),這兩個對等詞不是讚美,而是貶低美人了。再舉個例子,漢武帝熱愛李夫人,李夫人的哥哥寫了一首詩讚美李夫人:“北國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本書作者將後四行譯成英文如下:
At her first glance, soldiers would lose their town;
At her sed, a monarch would his .
How could the monard soldiers heir duty?
For town and are overshadowed by her beauty.
這就是用了優化法,說美人看了一眼,士兵就不守城了;再看一眼,國王就不要王冠了。國王和士兵為什麼會玩忽職守呢?因為美色使王冠和城池都黯然失色了。這種譯文看起來和原文不對等,卻譯出了原文
的內容,得到了讀者的好評。如美國加州大學教授West認為優化法譯的《詩經》讀來是一樂也,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師Kowallis說《楚辭》可算英美文學高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Ian Lancashire教授在電台廣播《唐詩》的優化譯文大受歡迎,英國智慧女神出版社則說《西廂記》可和莎士比亞媲美,由此可見一斑。但是也有反對意見,東有複旦大學的“緊身衣”譯論,西有翻譯標準“多元互補論”,南有香港譯會“千古罪人”的批評,北有形似而後神似論。簡單說來,多是支持對等論的,但是“緊身衣”論者理論不能聯係實際,他把“聰明”譯penny-wise和pound-foolish,分明是優化了譯文,怎麼可以說是“緊身衣”呢?“多元互補論”認為翻譯的最高標準是最佳近似度,但把老子《道德經》的“道”和“德”音譯為Tao和Teh,能算是最佳近似的譯文嗎?這也是理論不能聯係實際。至於“形似而後神似”論,那是隻看到“形似”和“神似”的統一,卻沒有看到二者的矛盾,實際上是矛盾多於統一的。就以上麵講的“傾國”為例,怎能把英美譯者形似的譯文變成神似呢?至於“千古罪人”的批評,恰好有一個反證。按照優化法譯的《江雪》傳到美國之後,有
一位共和黨參議員受了雪中釣魚獨立精神的影響,本來反對醫保議案,結果投了讚成票,使醫保議案得以通過。奧巴馬總統知道後,來信讚揚譯者許明,結果他成了對美國有功的人。現在中國要建設文化強國,對美國都有影響,這不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了嗎!優化譯論取得的成績和清華聯大的自由教育大有關係。清華人楊振寧對宇稱守恒定律的懷疑,馮友蘭對孔子、老子的分析,聞一多對《詩經》《楚辭》的實證,錢鍾書對錯誤的諷刺批判,這懷疑、分析、實證、批判的精神就是優化譯論的基礎,而優化譯論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先聲。
寫於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