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單福星夜薦戴凝 劉備二請魏文長(1 / 3)

且說那徐庶聽聞我有投靠曹操的意思,先前見我的才華,心下大急,卻是拔刀提劍,掉轉船頭,欲除我而後快。

待拔出長劍的時候,卻是忽然猛省,不由啞然失笑,心想我徐庶這是怎麼了?今日萍水相逢,把酒共論天下大事,本是風雅至極,自己卻生出殺心,倒也可笑至極。且觀戴凝灑脫不羈,頗有君子之風,此等人物,本事滔天,就算以後成為對立之人,沙場一決雌雄,轟轟烈烈,倒也爽快。何況我徐庶自己為友殺人,本事豪爽至極,焉能趁機做此失德之行為也?

想到這裏,卻又苦笑幾聲,當下借來紙筆,作書一封,送於李文,架舟而去。而此時我正是醉薰薰的人事不醒,那李文並未叫我,且按下不表。

話說這徐庶見了水鏡先生,次日更於途中做歌驚動劉備,同歸新野小縣。

劉備初得軍師,宏圖霸業,苗頭初現,當夜大宴賓客,而徐庶卻若有所思,悶悶不樂。酒宴散罷,劉備卻邀請徐庶至書房,秉燭夜談。

“今備得先生之助,三生有幸也。”劉備樂道。

那徐庶聞言,卻一言不發。

“不知先生何故悶悶不樂也?”劉備說道:“今備得先生,正欲請教天下大事,先生此舉卻是為何也?莫非備有失禮之處乎?”

徐庶聞言,起身遜謝,說道:“福今歸皇叔,正與明主也!隻是福心中有思,故而舉止失措,還請主公莫怪也。”

劉備哈哈一笑,說道:“軍師不必如此多禮,備深恐慢待先生,故而有此一問。卻不知軍師所思何事也?”

那徐庶初見劉備,本有一肚子話要說,一來是展示才學,二來是治理新野,以為根本,但是先前遇到戴凝,卻令他心中忐忑不安,因此人卻是胸中錦繡,而且近在咫尺,若不得此人,反投曹操,實在是錯失重寶也。沒想到這個念頭纏繞胸間,竟然連展示才學之事情也提不起興趣。

當下聞劉備詢問,徐庶也不再遮掩,開口道。

“不知主公知道戴凝否?”

“哦?軍師也知此人乎?”劉備問道。

“啊?主公知道戴凝?”徐庶道。

劉備一笑,說道:“軍師有所不知,備先前兩遭遇難,均是此人出計相救也!備曾聽伊籍先生念之,故而知之也。”

“啊?主公可是見過此人乎?”徐庶急道。

“未曾也!軍師何故如此?”劉備道。

“唉!大才近在眼前,主公失其計較也!”徐庶說道,“福今日歸於主公,本當共論天下,正是因為此人之故,心不在焉,故而如此也!”

“哦?”劉備奇道,“不知何故也?”

“福先前遊覽漢水,卻是在江上偶遇此人,談論期間,深覺此人才華橫溢,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也!”徐庶說道。

“備也曾聽伊籍先生論及此人,確實佩服非常也!”

“主公,此人能耐,非同小可,福與其共論,卻寥寥數語,盡得天下要害也。分析局勢,入情入理,因人論計,透徹入骨也!此人真乃大才也!”徐庶道。

“哦?軍師也如此論斷乎?”劉備說道:“先前伊籍先生曾數讚此人,備雖吃驚,加上世事反複,故而未及前去相請也,今軍師言之,備當若何也?”

“唉!福與之共論,酒過三巡,卻試而問之,言先生大才,意欲何往,誰料他竟然有意投奔曹操也!”徐庶急道。

“啊?!”劉備大吃一驚,說道:“若此,真乃明珠暗投也,備之失之交臂,罪過大也!”

徐庶連連歎氣,那劉備看的著急,卻問道:“以軍師之見,今當奈何也?”

徐庶說道:“福觀此人,灑脫不羈,卻極重情意!且其言投奔曹操之事,倒也不十分緊迫,福也作書相留,規勸於他。不過今事不宜遲,主公可速速派人相請,事或有可為也。”

“先生真可謂知人也!”劉備說道:“此人正是重情重義,昔日公子劉琦贈宅之德,此人就要以身相報,而獻三策也!今其結義兄長魏延也在此,備曾相請,卻以與戴凝結義,不忍棄之為由而拒絕備之相請也。”

“啊?”那徐庶聽聞,更是大吃一驚,當下忙問詳細,劉備就將事情一一道來,並著重介紹了青梅懷袖等三個計策,徐庶也聽得是如癡如醉。

徐庶聽罷,卻說道:“若真如此言,此人可謂知人深矣!不得此人相助,恐主公悔恨終身也!”

“正如軍師所言,備明日就派人相請也!”劉備說道:“然至於魏延者,以軍師之見,確當奈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