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公主乃今上蕭蒔之三姐,與蕭蒔同歲,僅比蕭蒔早一月出生,生母為明帝尹淑儀。尹淑儀薨於昭康二十四年二月,當時明帝蕭雋已在暗中為瑞安公主擇婿,而瑞安公主上疏自請為母守孝三年,天下稱讚。未幾,三月裏蕭雋也駕崩了,瑞安公主愈發足不出戶,素衣蔬食,成日裏隻為父母念經祈福。
姬瑄亦有所聞這位公主的孝行事跡,心道:原來有這麼個緣故。看來蘇煦雖有不臣之心,蘇太後卻不失嫡母風範。
未過多時,兄弟二人乘車入宮,在壽仙殿中見著已換常服的蘇太後與瑞安公主。
蘇太後頭戴金珠花釵,光彩耀目,衣飾華美流離,一身紫羅襦裙頗顯貴重風致,氣色隻如三十許人。
瑞安公主衣衫極為素淨,相貌並不算十分嬌麗,卻自有一股清雅風韻,雖隻是個十七歲的少女,卻容色嫻靜端莊,並不見一絲輕佻活潑。似乎因為長年守孝,臉色頗有幾分憔悴,仿佛弱不勝衣。
她見到兄弟二人,也隻是側身垂首,並不多說一句話。
蘇太後含笑道:“都不是外人,琳嬅不必拘禮。清辰、清若也算是你表兄弟。”
“是。”瑞安公主輕輕應聲,卻依舊垂頭靜默。
“我知道你在守孝,此次也隻是去散散心,況且今年進士中並無什麼才貌雙全的少年郎,配不上帝姐公主之尊。”蘇太後安慰道。
瑞安公主又是低頭稱是。
蘇太後與瑞安公主換上綴飾珠翠的帷帽,用以障蔽麵容。又足足帶了侍從二十餘人,方與姬瑄、蘇清辰二人動身前往芙蓉園。
太後公主共乘一車,兄弟二人分別騎馬護於左右,許久才抵達芙蓉園。
既名為百花宴,芳林苑中自然不止一兩種花卉。
但見苑中各處,姹紫嫣紅,蘭芳桂馥,遍地琪花瑤草,爭妍鬥豔,麗色奪綺羅。池中清波如碧玉琉璃,飄浮著朵朵色彩絢麗、嬌豔欲滴的芙蓉,皎如明月,緋似朝霞。
岸上則計有芍藥、海棠、百合、木槿、鳳仙、石榴、茉莉、梔子、鳳仙等夏花,朱紫粉白,色若虹霓。仿佛進入了芬芳世界,色香俱美不盡述。
處處花光映輝,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升平氣象,富貴風流。
姬瑄目睹如此景色,內心雖然驚歎不已,卻並未失態。
蘇清辰似乎胸有成竹,領一行人進入臨岸一座金銀煥彩、華美耀目的五層高樓裏。
延慶公主早已聞訊,笑容可掬地迎接諸人,親自攙扶著蘇太後上二樓入座。
樓內並無外人,延慶公主親手奉茶與蘇太後,笑道:“母後與三妹來得卻早,女兒未及遠迎,實在不孝。”
“你統籌百花宴已是極辛苦了,我此次微服前來,正是勿要驚動他人。”蘇太後擺手道。
延慶公主又問安了幾句,讚歎了一番瑞安公主的孝行,隨即道:“女兒這便去命他們開始。”
諸人臨窗而坐,這紫雲樓不但清淨無閑雜人等,樓下景致也看得分明,並無遮擋。蘇太後遂讓公主及眾宮人解開帷帽透氣。
瑞安公主神色端靜,並不見喜怒,然而眾多女官宮人卻是正當妙齡,紛紛好奇地看向樓下不遠處席位上的眾多新晉進士,不時竊竊私語。
蘇太後素來待下以和,並不阻止,反而笑道:“清辰,你來說說哪幾位是頭三名。”
蘇清辰麵含微笑,整個人如一縷和煦春風,朗聲為眾人解惑:“那位是今科狀元劉錦,那是榜眼郭尋,那是探花郎張沫。”
三人皆是相貌普通,尤其張沫膚色頗黑,容貌粗獷,僅身材長大可取。
眾宮人發出小小的驚呼,大含失望之意。
蘇清辰看了姬瑄一眼,眸中笑意流溢,似乎在說“果然令人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