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立於蘇煦之側的蘇清辰遂出言勸道:“尚公主不過是錦上添花,並非必須,蘇家當務之急乃是取得兵權。”
蘇太後冷哼一聲道:“真是如此?不會是為了誰才不娶妻的吧?”
蘇清辰一頓,又道:“何況尚公主須得讓舅姑行君臣禮,我又怎敢讓父母為此受累?”
蘇太後神色一滯,慢慢道:“瑞安性子謙恭,不會敢受兄長的禮。”
蘇煦終於睜目,淡淡道:“宛容,尹氏雖是清貴大族,卻也並非非其不可。先帝在世時,尚公主還有幾分助力,如今是無必要。”
蘇太後見蘇煦也這麼說,隻得哼了一聲,容色陰沉,冷冷道:“好,她要守孝,便繼續守著吧!按《孝經》中子女為父母皆守孝二十七月,便讓她守滿五年好了!”
瑞安公主業已十七,若守孝足五年便將年逾二十,屆時算是大齡老女。
蘇太後如此行止也算狠酷,蘇煦卻不在意一介公主的婚姻生活,並不說話。
父子二人回到府邸,蘇煦淡淡道:“你姑姑未免有些失常了。一點小事,也值得說三道四?”
“姑姑如今既貴為皇太後,難免驕矜一些。先帝在世時,姑姑為蘇家也是受了不少委屈。”蘇清辰微笑道。
百花宴過後,日子又變得靜若止水。
姬瑄倒是聽聞真有幾對男女互相中意,定下婚約的。隻不過他覺得這些新人都隻是一麵之緣,真正成婚了後性格是否相投很難說,不過總比見也不見一麵的好。
雖說百花宴後並沒什麼節日盛會,但姬瑄卻又有了新的煩惱。
而且這煩惱還是他自找的。
一切要從姬瑄新成為中書舍人說起。
倒不是工作上的事。自從任職中書舍人以來,姬瑄隻覺得他這份工作十分輕鬆悠閑。
侍從——他隻需要三日一上朝,跟著蕭蒔就可以了。
宣旨——跑腿的活一般不用他去做,中書舍人一共有六個人呢。
掌侍進奏——這個輕鬆,他隻需要接納上奏文表,然後按例歸類,適時遞給來取奏表的宦官。
參議表章——不管是蕭蒔還是蘇煦,一般都不會詢問他的意見,於是他隻需要旁聽就可以了。
至於基本工作起草詔書——常見的、影響不大的比如冊封某某郡王之嫡長子為世子,某某公侯之母妻為某某國夫人、郡夫人等,他完全不用擔心。按照格式,打開以前的冊書做樣本,除了名字全部可以照抄。姬瑄甚至給自己做了個收集各種讚美套話的本子,可以省掉不少時間。
影響後果嚴重的詔令,一般輪不到中書省來寫,蘇煦多半自己已經寫好了,隻需要讓蕭蒔簽名蓋章。
真要遇到需要文辭華麗,又不大會寫的詔書……他寫初稿,另外一個中書舍人鄧和代筆給他潤色,然後他再重抄一遍,上交。
姬瑄自己都覺得,他是不是有點對不起朝廷發給他的薪水。
不過,蘇煦跟蕭蒔似乎都對他的工作態度很滿意,連連嘉賞,所以他也懶得去發奮上進了。
工作既然不忙,姬瑄也就有空與同事多多交流。
中書舍人一共六個,除了他跟齊則敏以外,其餘四人是鄧和、唐石、韓瀟、吳少旻。
鄧和是蘇家的狗腿子;唐石是個老實懦弱的書呆子;韓瀟總是笑嘻嘻的有彌勒佛之相,是個老好人;吳少旻頗為年輕靈活,不過書生氣十足。
起初吳少旻不大看得起姬瑄貴戚出身,態度雖然還算和氣,但神色間明顯有幾分輕視忌憚之意,也不乏羨慕嫉恨。
姬瑄雖然性情內斂沉靜,但已在現代社會中混了好幾年,豈有看不出來之理。
不過他喜歡做人謙和,並不盛氣淩人,目無下塵,待吳少旻也一如他人。
未過多久,吳少旻對他態度大改,不時來找他閑談。
吳少旻出身寒門,考上進士全憑真本事,所以知識還是挺豐富的,因此姬瑄也並不介意跟他多說話。
一日閑話之下,說起書籍筆墨還是太貴,許多百姓還是讀不上書。吳少旻家中為了能讓他讀上書,賣了不少良田來供他買書本。幸好吳少旻不負重托,苦讀十年,終得金榜題名。
姬瑄這才知道,大熹目前還沒有創造出活字印刷術。書籍的生產,要麼是傳統的抄寫,要麼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