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新年除夕。
曹操已經四十四歲了,他威容、人品兼備,霸氣和激情也與日俱增,具有溫文爾雅的貴族風度。他喜歡在閑暇之時一個人看看書,做做詩,終日不離開書房。有時候他還會以慈父的麵目出現,充滿慈愛地和年幼的兒女們玩著這種遊戲。他聲威顯赫,又身居丞相之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早已功成名就了。
曹操心裏頭一直有一個疙瘩,就是宛城之戰的失利,他的頭腦中始終沒有忘掉弓馬劍槍之事。
正月的第一天,曹操上朝覲見天子,恭祝新年之後,躊躇滿誌地說道:“今年我們必須進行西征。”
許都南麵的淮南之地,在經過去年的討伐之後,袁術如今隻能偏安一隅苟延殘喘。
許昌的西麵,也是荊州的南陽郡,讓他遭遇人生恥辱失利的宛城。
此時的宛城之主,已經不是劉繇了。自從趙晟離開以後,劉備就輕鬆攻下了宛城,並且在南陽招兵買馬,廣發求賢令,大有割據南陽之意。
如今的劉備已經有了三萬步兵,五千騎兵,武有:關羽、張飛、劉封、陳到、傅士仁、糜芳;文有:簡雍、孫乾、糜竺、馬良、馬謖。加上南陽又是產糧之地,現在的劉備集團可以說是兵精糧足。
劉表也默許了劉備的行為,畢竟自己當初收留劉備,就是要讓他抵禦來自許昌方向的威脅。
建安三年四月,朝廷發出了西征的命令,準確的說是丞相府發出的命令,畢竟如今的天子隻是一個傀儡皇帝。
一夜之間,朝廷大軍開始了向西討伐的軍事行動,目的非常明確:南陽郡宛城!
朝廷大軍士氣高昂,軍紀嚴明。
天子坐著鑾駕,親自把曹操送到許都城外三裏。
時值初夏,部分麥子已經成熟,朝廷大軍從許都郊外穿過鄉間小道時,許多在麥田裏勞作的百姓嚇得爭相逃命,躲藏起來。
曹操見此情景,立刻下令,道:“快去把村民們叫來!”
少頃,曹操對那些戰戰兢兢的村民說道:“在你們流盡血汗,難得喜獲麥子豐收的時節,我們出動兵馬遠征。這雖然是陛下的聖旨,也實在是不得已的舉動。請各位不要擔心,經過這兒的隻有我麾下的朝廷大軍。我已下達軍令,絕對不容許軍隊的人馬踐踏麥田。另外,如果附近村莊有發現掠奪百姓財物的士兵,哪怕隻是一根針,也請馬上向我們告發,我曹操一定會立刻處理違紀的士兵,絕不徇私。”
村民們聽完曹操一席話,無不歡欣鼓舞。大家一傳十,十傳百地互傳喜訊,紛紛趕到田裏,甚至連老人和婦女也出來站在麥田四周,放心地歡送著過往的朝廷大軍。
大軍嚴格執行曹操製定的軍紀。
當兵馬通過麥田中間的狹小通道之時,士兵們用手分開麥穗,小心地走著。
沒想到意外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曹操的坐騎爪黃飛電,不知道抽了什麼風?像是受到驚嚇一樣,突然狂奔不已,一下子衝進麥田之中,踐踏了不少麥子。
曹操似乎想起了什麼,立刻發出命令,道:“全軍停止前進!”
接著,曹操對負責執行軍法的軍司馬滿寵說道:“剛才我在無意之間觸犯了自己親自下達的軍令。作為三軍的統帥,如今我已經是失去了統帥的資格。不管怎麼說,律人先律己,正人先正己,這樣做才能使部下信服,我是自作自受。為了嚴明軍法,我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諸位將軍,請你們不要為了我的死而感到悲傷,為了天下的百姓,你們更要遵紀守法,一心一意報效朝廷。”
說完,曹操拔出劍,眼看就要自裁。
“丞相萬萬不可如此!”
許褚用手抓住曹操的倚天劍,任憑手中的鮮血流淌,也不肯鬆手。
眾將士見到曹操是來真的,一時間都愕然無語。
這時,程昱勸道:“丞相請等等,《春秋》上說“法不加於尊”,丞相是三軍的統帥,丞相的生死就是三軍的生死,如果丞相愛惜眾將士的生命,請不要傷害自己。”
“噢,是嗎?春秋時期也有這樣的古例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要不我就割下父母賜予我的頭發,權當斬首之刑,作為我伏法的證據。”
曹操說著用手抓住自己的頭發,另一隻手拿起倚天劍,從發根處割下頭發,把它交給了滿寵。
士兵們耳聞目睹,此情此景,無不恍然,並以此警戒自己。
後人對於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有詩言之曰:
長戈矗川邊
將士勒甲先
曹公座駒起
驚蹄踏良田
刀起寒光閃
片縷送軍前
法明士爭死
軍心似山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