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軍行軍已一月有餘,恰逢酷暑之時。
特別是朝廷大軍翻越河南的伏牛山脈之時,山路極其難行。
朝廷大軍過後的地方,汗水打濕了地麵,山上的草木都蒙上了厚厚的塵土,山道上的紅色沙石猶如被大火燒過一般。山上見不到一滴水,許多士兵昏倒在地。
“我好想喝水啊。”
“一滴水都沒有了。”
脫水昏倒的士兵呻吟著,正在行軍的士兵也顯露出對水的渴求。
麵對這樣的情況,曹操騎在馬上,把日常閑暇時看書獲得的心得感悟隨即發揮應用,用馬鞭指著前方大聲叫道:“快到了!翻過這座山,就有一片梅林。早去的人可以在樹林的樹蔭下休息,避避暑,還可以盡情地吃青梅。那裏的青梅多極了,又大顆又甘甜,隻要輕輕敲敲青梅樹,青梅就會落得滿地都是,保準讓你們吃個夠!”
那些渴得奄奄一息的士兵們聽了曹操的話後,高聲齊呼,道:“我們要吃青梅!”
“加把勁啊,快快趕到梅林去!”
將士們士氣大振,叫喊著,徒然增添了行軍的意誌和勇氣。
就這樣,在無意識之中,士兵們想象著青梅的甘甜,不由得口中生津,從而忘記了幹渴的感覺。
後人稱這一事件為“望梅止渴”,並有詩讚之曰:
炎炎酷暑似火燒
曹公征甲軍心焦
揚鞭虛指望林蔭
將士引頸喜眉梢
無中生有口含津
瞞天過海啖梅棗
兵馬到時旌蔽日
敵寇鼠竄自難逃
後世許多兵法家曾經把曹操的《兵書二十四篇》加以研究,認為這個事件是曹操在酷暑之下,為了解除士兵們行軍口渴的焦慮,而想出來的妙計。
南陽郡宛城的守軍很快看到了,朝廷大軍翻越伏牛山時揚起的煙塵。
劉備聽說曹操親自率領大軍的消息後,不禁想起了多年前徐州之戰,被支配的恐懼,十分驚慌。
“雲長,益德速速前來宛城支援。”
劉備派快騎向新野縣和朝陽縣駐軍的關羽、張飛送去親筆信,讓他們帶兵前來支援。然後留下糜竺、糜芳守城,自己則帶著陳到、劉封,出城迎敵。
劉備故作強硬地說道:“三年前,張繡曾在這裏大破曹操,如此敵人不過是疲憊之師,我們以逸待勞,必勝!”
但是很快,劉備與曹操的前鋒軍隊:李典率領的李家軍交戰,結果一敗塗地。在劉封和陳到的掩護之下,劉備和倉皇而逃的敗兵混在一起,狼狽地逃回宛城。
這李家軍來自兗州,是李典的家族親兵,也是曹操軍隊中除了虎豹騎之外,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劉備的烏合之眾怎麼可能是這支虎狼之師的對手?
曹操的大軍緊跟著來到城下,完全封鎖了宛城的四門。
雙方很快進入了攻城和守城的相持階段。
守城的劉備軍把燒得沸騰的金汁,往聚集在城牆之下曹操軍士兵上傾瀉,接著又從城頭上如蒼蠅一般大量地拋下牲畜屍體,人類排泄的汙穢之物,很快就把城牆下幹涸的護城河填滿了。
但是劉備這種卑劣的方法並沒有嚇倒曹操軍。
曹操親自來到前線,命令道:“必須拿下宛城!”
曹操軍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宛城的西門,開始了三天三夜不停息的攻城戰。
曹操軍采用了諸如架設與雲梯一般高的箭樓、堆土包、填埋護城河、放亂箭、士兵叫罵、投擲帶油的柴草、投擲燃燒著的鬆明等各種方法,反複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