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泰山臧霸(1 / 2)

臧霸,字宣高,又名奴寇。泰山郡華縣人。十八歲時,同父親一起逃亡到東海郡。黃巾之亂開始後,曾短暫從屬陶謙,官拜騎都尉。後來張角勢大,臧霸便與孫觀、吳敦、尹禮等聚合軍眾,一同加入了黃巾軍。

張角死後,黃巾軍四分五裂,臧霸便帶著手下士卒自立,雄據青、徐二州,號稱“泰山軍”,人數達十萬之眾。

臧霸、孫觀、吳敦、尹禮四人結為異姓兄弟,號稱“泰山四虎”。

臧霸自然是他們中的大當家,畢竟他的武藝是最高的,也和朝廷打過交道。

陶謙執掌徐州的時候,幾度想要招安臧霸一行人,但是臧霸瞧不上陶謙,他在陶謙手下當過兵,知道這老頭是個虛偽的野心家。臧霸最討厭這些表裏不一的人,於是根本沒有給陶謙麵子,沒有錢就直接下山搶。

後麵,劉備從陶謙手中接過了徐州,臧霸自然也就成了劉備的眼中釘,肉中刺。幾次出兵討伐,臧霸不敵張飛,受了重傷。於是在泰山三虎的提議下,泰山軍的活動地點轉移到了青州。

在青州,袁紹又成了泰山軍的敵人,好在袁紹一心隻想消滅公孫瓚,奪取幽州之地,所以一直也沒有出動顏良、文醜對付泰山軍,不然泰山軍可能早就滅亡了。

自從袁紹的大外甥高幹執掌青州以來,就不遺餘力打擊泰山軍,時不時就讓高覽率軍進山剿匪,泰山軍飽受折磨,於是決定重新回到徐州。

徐庶一行三人,穿州過縣,曆經艱辛,終於是來到了泰山,也見到了泰山軍的四位當家。

徐庶拿出將軍令,臧霸先是一愣,然後表明自己已經脫離黃巾軍多年,另立山頭成為大當家,這將軍令已經對他沒有效果了。

徐庶知道招安泰山軍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於是決定退一步,先加入泰山軍,然後再圖謀後事,反正自己的任務就是攪亂徐州和青州,讓袁紹和曹操都不得安生。

徐庶少年時就以劍術聞名,加上如今有雌雄雙股劍的加持,混個五當家自然不在話下。而周倉、廖化本身就是黃巾軍出身,泰山軍這一套實際上和黃巾軍沒有什麼不同,兩人也憑借過硬的本事,成為了六當家和七當家。

徐州不產馬,組織不起大規模騎兵,但是徐州的世家大族每個人家裏都有個幾十匹駿馬,雖然它們比不上邊地的戰馬,但是如今也是屬於稀罕物。

在徐庶的建議之下,泰山軍的目標從官府變成了世家大族,他們經常夜裏下山,攻擊大族府邸,然後搶糧食,搶馬,搶私兵,搶女人。世家大族反抗過,但是他們手裏的私兵,根本就不是窮凶極惡的山賊土匪的對手,隻能是自認倒黴。

鎮守徐州的將軍車胄,幾次出兵征討泰山軍,都是無功而返,空耗錢糧,於是他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泰山軍不來彭城,愛怎麼折騰就隨他們去了。

徐州牧陳登也是沒有辦法,先前陳登的父親陳圭使用離間計,擊敗了袁術大軍,陳家也得以順利進入曹操的麾下,陳登也混了個徐州牧,條件就是要為朝廷的軍隊提供糧餉。反正陳家有的是錢,如今糜竺、糜芳不在徐州,陳登還憑借手中權力,搶了糜家在徐州的一半資產。

泰山軍以蕭關為根據地,聚集了十數萬之眾,時不時地就出關去劫掠世家大族,徐州的士族是防不勝防,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