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書能抵十萬兵(2 / 3)

鄭玄把自己的書信念了一遍,呂布點了點頭,收了書信告辭出門,返回東海郡。

之後,徐庶作為信使,前往河北。

“許攸自負貪婪,郭圖心胸狹窄,田豐桀驁剛強,審配獨斷專行。”

一路上徐庶反複念著呂布對於袁紹麾下四大謀士的分析。

在鄴城的大將軍府內,袁紹接見了徐庶。

“我衷心祈願大將軍帶領精兵橫掃中原,蕩平許昌。大則為了大漢的興旺,小則為了袁家的發展,當今天下,隻有大將軍能擔當這個大任。”

徐庶誠惶誠恐地說著,希望用自己的言語來打動袁紹。

袁紹笑道:“單福先生,你是呂布的說客吧。我弟弟袁術是死在泰山軍手裏的,如今呂布是泰山軍的老大,我自然要找他算賬!說到底,隻要一想到殺弟之仇,我就不想幫助呂布。他不是有天下最精銳的騎兵嗎?怎麼想到找我求援了?這還是當年虎牢關那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呂奉先嗎?”

“大將軍,您的仇恨應該對著曹操才對,什麼都與他有關。如果不是他讓大軍在廣陵郡阻擊後將軍(袁術曾經在漢廷的最高官職),那我們泰山軍絕對不敢動手。而且曹操是廟堂的奸賊,把持朝政,偽托皇命,經常胡亂下達指令,若有人違背他的意思就以抗旨治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我主公呂布一心隻想為大漢守好北大門,不想介入中原爭鬥,但是如今他也忍受不了曹操的行為,所以才讓我作為使者遠道而來。懇請大將軍認真考慮,結盟之事。”

“你這麼說也許是真實可信的,那曹孟德不過是宦官之後,為人奸詐,實在不適合做大漢的丞相。但是用兵畢竟是大事,我需要和麾下幕僚商議後,才能做決定,先生請在館驛住上幾日。”

“靜候大將軍的裁奪,我還帶了一封信,是名士鄭玄親筆所寫,呈大將軍禦覽。鄭玄對待我家主公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無限的信任。為了展示我家主公誠意,盟約簽訂之日,您的大公子袁譚會被送回鄴城。”

徐庶把鄭玄的親筆信交給袁紹後,就退出了大將軍府,回到館驛等候消息。

徐庶走後,袁紹看了鄭玄的來信,內心大為震動,他原本就不滿足於統治河北,一直想找機會進入中原,橫掃曹操的地盤,踏平許昌。於是他改變了和呂布為敵的想法,畢竟與殺弟之仇相比,得到呂布這樣的強援對自己的發展更有利。

第二天,袁紹在大將軍府的議事廳召集了冀州文武,舉行了重要會議。

袁紹直率地問道:“我想出兵討伐曹操,大家議一議,此事是行還是不行?”

於是,圍繞著這個議題,眾人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無論是謀士、軍師、大將還是宗室等,全部加入進來,分成了主戰和主和兩派,唇槍舌戰始終沒有結果。

號稱河北士族之首,以見識高明而聞名的冀州別駕田豐說道:“先前和幽州公孫瓚交戰,後又出兵徐州,關東,連年征戰,士兵疲弊,倉庫的糧食不算富足,百姓的賦稅也得不到減輕。所以我認為現在首先是要解決內部的憂患,休養生息,屯田陽民,打造武器,購買戰馬。儲備糧食。如果主公能耐心等待時機,我想不出三年,許昌內部一定會自然的出現內訌。在此之前我們決不能輕舉妄動,應該照常向朝廷進貢,並勸課農桑,安定民心。”

田豐話音剛落,一人立即起身大聲反駁,道:“田元皓的說法,我堅決反對!雖然近年征兆頻發,但是我河北有精猛之兵,又有主公震懾四方的威武,為何還要害怕曹操這樣的人?兵法有雲“十而圍之,五則攻之。”曹操又何嚐不是連年征戰,而且兗州和豫州的兵源加起來也沒有冀州的一半多,戰機是稍縱即逝的。如今諸侯並起,群雄割據,如果我們三年都不作為,一直處於被動防守的地位,想富國強兵,不僅是癡人說夢,更是愚不可及!要知道等待一個良機,可能十年都等不到,所以我認為眼下的形勢就是主公問鼎中原的絕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