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基本就那樣了,思想的固化,沒必要浪費資源在他們身上,最多就是時不時開開課,講解些生活常識。

這些孩子則不同,每天都固定要上半天理論課,除了常識的積累,以後還會直接講修煉的課程。

這肖教員說的沒錯,這些孩子就是吳雲七與張文瑞的直屬學生,重點關注的對象。

畢竟等他們起來後,以後教育的普及,可就要看他們了。

聽著學堂內,這些暢所欲言的學生,吳雲七欣慰的點點頭。

對於肖教員的認可,也是極速提高。

沒想到以前膽小,不自信的肖教員,如今也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啟蒙老師了。

這般暢所欲言,“大逆不道”的自由發言,自然是吳雲七強行命令肖教員的。

開始時這肖教員還忐忑不安,覺得自己是不是要給他降罪,故意找了門苦差事給他。

就等著他犯錯,然後好懲罰他。

但在幾次課後,非但沒有懲罰他,還褒獎了幾次,肖教員也就逐漸大膽起來。

大膽的吳雲七命令什麼,他就做什麼。

再也沒有以前瞻前顧後的樣子了。

至於為什麼選肖教員做這般啟蒙教學,自然就是因為他夠膽小。

膽小到吳雲七下什麼命令,他都會照做。

要是其他教員,吳雲七下這般看似要顛覆吳雲七與張文瑞統治地位的命令,第一時間肯定是嚇的下跪求饒。

死也不敢接這般教學內容。

對於這般大膽暢想未來的學生,吳雲七也是充滿了希望。

一個敢說出心中實話的教學,才算得上是有意義的教學。

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就是能教出敢於質疑的學生,並且能夠勇敢的去驗證心中的質疑。

若是教學出的學生,隻會什麼人之初,性本善,別人教什麼,他就信什麼,或者就是有質疑,都隻會深埋心底,不敢去驗證心中疑惑。

甚至就連實話都不能說,隻能去說什麼恭維的話。

那麼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變得不再是教育,而是一個隻能僵化思想的工廠。

出產的自然也是毫無活力,沒有生機,隻能執行命令的廢品。

在吳雲七的教學規劃中,底線就是不能出現連孩童想說什麼都要去下死規定。

有著底線,當然也就有著理想預估,理想中的成果,就是這些接受完整教學的學生。

在以後能夠質疑自己與張文瑞,對於不合理的規定,敢於反對。

畢竟對於他們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一紙命令,吳雲七與張文瑞單方麵吼幾句你們的生活是幸福的,就真的是幸福的。

而是要大家一起參與進去,一起去完善,那樣才是真正的大同。

若是全憑吳雲七與張文瑞的一言堂,與帝王皇朝有什麼區別?

不過要達到吳雲七預估的那種時代,估計要等許久許久了。

“肖…肖教員,吳老師他們真的會給我們實現夢想的機會麼?”

一個有些膽怯的聲音,猶猶豫豫的出現。

一時間,整個課堂都安靜了下來,就連肖教員原本慈善的笑容,都有些僵硬。

課堂中,原本“暢所欲言”的孩子們,都是看向了那位發問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