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篇(1 / 1)

(6)劉備蜀漢政權的失敗

1,地域的限製

蜀漢政權的版圖都局限於西川和漢中,雖說是易守難攻,但是也同樣局限著蜀漢政權向中原地帶的發展。諸葛亮六出祁山,雖說是屢次打敗曹兵,但那是局部性的勝利,曹魏仍占據著中原的優勢,這種地域性的優勢是沒法改變的。

自從關羽陣亡,蜀漢政權丟失裏荊州之後,諸葛亮的隆中策顯得就拙荊見肘了。很明顯諸葛亮的兩處進軍的計劃很明顯舉失敗了,諸葛亮從漢中進軍,要過劍閣棧道,道路難走不說,還影響行軍速度和運糧的難度,所以諸葛亮每次大敗魏軍的時候也是他退軍的時候,糧草跟不上,無法繼續作戰。

根本上說,蜀漢就是一保守的國家,不可能去擴張,但劉備和諸葛亮也知道這種局限性,但是恢複漢室是蜀漢政權的最高理想和目標,所以,明知不可為,還要去做,就有點僥幸的心裏。

(2)人才的凋零

想當初劉備入川是帶著諸葛亮,龐統(陣亡),張飛,趙雲,黃忠,魏延,到後來降服李嚴,黃權,馬超,雖說不像曹操那樣人才濟濟,但也是人才眾多。蜀漢人才的流失(包括陣亡和投降的)開始是關羽,關羽的陣亡就是一信號,蜀漢人才不多了,緊接著是張飛,黃忠和法正。馬超在蜀漢的除了在奪取漢中是立功了,其實一直在漢中替蜀漢守著北大門,直到病死,五虎上將之中隻剩下了趙雲,唯一一個能征慣戰之將了。夷陵之戰,黃權降曹,蜀國一棟梁之材的流失。後來,魏延也被晉升為上將軍了,但是一直被諸葛亮壓製著,很難有立功的機會。收服薑維,算是蜀軍的一後起之秀吧,但是太年輕了,在蜀軍中沒啥戰功,無法威懾蜀軍。好不容易來了一個參謀長——馬謖,諸葛亮本想好好培養,讓他在軍中曆練曆練,接自己班,可惜紙上談兵失街亭,斷送了美好前程。趙雲的離世,給蜀漢敲響了警鍾,蜀漢大將不多了。諸葛亮死了之後,蜀國的人才是屈指可數啊,以致後來,薑維北伐,廖化當先鋒,不是說人家資曆不夠,畢竟算是一元老吧,在蜀漢前期,沒見到過他的影子,這也很正常嘛,在五虎上將麵前,他頂多就是一跑腿的,奇怪的是蜀漢已經派不出啥像樣的將軍了,派廖化來湊數。後來就沒人了。

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很正常,不奇怪。首先,劉備是用軍事手段搶來的蜀漢,即便是跟劉璋的手下和睦相處。但仍不可掉以輕心,說不定那天這些人就反了劉備,地盤畢竟是搶來了,所以劉備在蜀漢朝廷裏盡量在重要的位置上安排自己帶來的人,這樣好多蜀國很優秀的人就被排擠到了蜀漢朝廷政治圈之外,這還不算劉備通過各種罪名清洗的反對自己的人,到後來諸葛亮清洗李嚴,就是一例子,蜀國的優秀人才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肯定不願意為蜀漢服務。這也難怪到後來,鄧艾帶領著2000人馬偷渡陰平成功,所到之處,都投降了,除了在綿竹遭到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的抵抗之外。最後,好多人勸說劉禪投降曹魏。就這樣蜀國滅亡了。

還有就是地域的限製,限製了好多中原的人才到蜀國來做官,主要是路途遙遠,而且道路不好,所以無法吸引人才的歸附。所以蜀國的人才不是劉備進川帶來的人之外和這些人的子孫,就是當地的土著。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