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篇(1 / 1)

(3)蜀國人的負擔太重

戰爭無論任何時候,都是在拚人力,糧食。蜀國在三國中本來就地盤小,人口少,再加上連年的戰爭,使得蜀國的人口呈下降趨勢。盡管蜀國有成都平原,都江堰,農業相對的來說是比較的發達,生產的糧食應該很多,朝廷收稅所積的糧食應該很多,但是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帶領30萬大軍,每名軍士一年需糧食2石,總共需60石糧食。蜀國當時有120萬人口,除去三十萬的服役軍士,還有90萬的人口在家從事勞動,平均每人生產1.5石糧食,也就是總共可以生產135石糧食,除去60石的軍糧之外之外,還有75石糧食,也就是在家勞動的百姓每人一年0.85石糧食,0.85石糧食,生活水平是比較低吧!

這還沒算在戰爭陣亡的軍士。盡管每年許多的新增人口,但是那是醫療技術水平低下是可想而知的,增加的人口還沒陣亡的多,這樣就是不斷的補充新軍士,那麼在田地裏耕作的百姓就呈下降趨勢,那麼蜀國的整個的農業就受到影響,間接的影響軍隊。以致後來鄧艾降服劉禪,進入成都時,百姓的是夾道歡迎,歡迎這場戰爭結束了,在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負擔,百姓都想結束這場戰爭,可想而知蜀國不滅亡才怪。其實蜀國是被北伐給拖沉了,戰爭讓百姓家裏是十室九空,百姓人口銳減,蜀國再也不可能發動一場大戰了。

(4)漢室over了

公元前234年曹丕篡漢自立,建立曹魏政權,而漢獻帝是也是同一年遇害的,這也標誌著近200年的東漢滅亡了,這是的劉備有圖謀中原的幌子,就建立了蜀漢政權,自立為漢中王,行皇帝事,打著恢複漢室的旗號,當時可以說是很管用的,因為當時東漢剛剛滅亡不久,人心思漢,可以說是討伐曹魏,逐鹿中原的好機會,可是劉備在夷陵之戰上的失敗和關羽在襄樊戰役上的失敗,徹底改變可這種局麵,蜀漢已經無力發動一場伐魏的戰役了,等於是錯過了這個好機會。

蜀國滅亡時,東漢滅亡已經有42年了,中原的百姓差不多已經接受和習慣了這個新朝廷。盡管諸葛亮和薑維不斷的北伐,帶給中原百姓的隻有是無盡的失望,他們看不到一點希望,他們徹底的失望了,他們不再希望蜀漢能夠解救他們。而在諸葛亮還是打著恢複漢室的旗號,我覺著已經沒啥效果了,蜀漢的失敗是注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