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是淩晨一點二十五分撲滅的,這中間黎漢河得到消息,正在出國考察並洽談項目的市委書記羅浩武已經取消考察活動,緊急返回。

同樣不在國內的萊蒽集團總裁向伊真在大火徹底撲滅前一小時趕到了江中,向伊真一到現場,便奮不顧身地投入到滅火救險中,不幸得很,她在救援時受了傷,被樓頂斷裂的鋼管砸中了腦袋,已送醫院搶救。

公安廳副廳長郭勁波中間回來過一趟,簡短地彙報了救援和人員被困情況,又緊著往現場去了。

郭勁波彙報的情況跟吳修修說的差不多,個別地方雖有出入,但都是些救火細節,作為公安廳副廳長,他的感受自然跟副市長不同。黎漢河一邊叮囑他注意安全一邊又強調幾點,一是救人,這是頭等大事。二是做好安全保衛工作,尤其現場群眾的穩定工作,不能再節外生枝。說這話是郭勁波剛才提到,部分群眾情緒過於激動,怒斥消防部門不作為,火災發生半小時才到場,貽誤時機,跟現場值勤的公安人員發生了衝突。也有人將矛頭對準市委、市政府,現場質問為什麼要修建這樣一幢大樓?

無數事實證明,不管事故有多大,如果疏忽了現場群眾的情緒,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一個要害問題,那就是網絡。如今網絡是洪水猛獸,大批網民就怕你不出事,隻要一出事,立馬情緒高漲,在網上鋪天蓋地給你吐口水。想到這,黎漢河抓起電話,打給副秘書長曹玉林,問:“情況怎麼樣?”曹玉林憂心忡忡說:“情況非常不好,網絡上已經炒翻了,潮水四起,各種聲音都有。”

“挑重點的說!”黎漢河是省級高官中少有的對當下網絡吃得透的一位,太了解網絡的殺傷力了。不久前省裏一次宣傳會議上,他問宣傳部一負責人,對眼下突發性網絡事件,宣傳部門有沒有好的應對措施?那位負責人居然非常不屑地說:“首長放心吧,難不住我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網絡上再鬧,也不起作用的。”黎漢河當時就啞巴了,沒想到宣傳部的同誌這樣回答他。問過沒幾天,江中市長劉路自殺,未等官方給出任何說法,網絡上已風起雲湧,有的沒的真的假的全往裏灌,江中方麵還有省委想了無數辦法,還是控製不住。氣得黎漢河大聲責罵那位負責人,不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麼,你掩給我看?那位負責人憋紅著臉,話含在嘴裏,就是吐不出來。

得提前想好預案。黎漢河這樣做,並不是想替江中遮掩住什麼,沒那個必要,誰幹的誰負責,有種惹事,就應該有種滅事。這是他一向堅持的處理問題的原則。但,這次黎漢河多了個心眼,事實上每起大事麵前,黎漢河總是比別人能多出幾個心眼。有人說他老謀深算,有人說他深藏不露,還有人說他肚子裏全是陰謀,他都一笑了之,從不去反駁。

沒有反駁的必要,政治從來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個道理很早他就知道,而且從父輩那一代身上已經得到了無數次驗證,黎漢河對此堅信不疑。還有,對政治家來說,每起事件都是政治事件,必須要有這個認識,不管此事跟政治沾不沾邊,到了政治家手裏,它就別無選擇地要沾邊了。好的政治家為什麼手裏總有牌打,是誰給了他那麼多牌,事件。他能把普通事件演變為重大事件,能把突發事件演變為預謀事件,能把小事件放大成重大事件,當然,也能把真正的大事件化解成小事,這才是政治家麵對事件時應該有的態度與膽略。沒這個膽略及能耐,你會輸得很慘。

黎漢河所以突然想到網絡,內心裏早已打定主意,要讓這次事件按自己的意誌走,或者說,偌大的網絡要成為他手中另一張牌!這是他在突然返回江中那一刻就決定了的,這陣聽了曹玉林的回答,黎漢河隱隱有點興奮,他的估計從來都不會錯。

“網絡上目前有三種意見,一是關心大火中受傷或遇難者人數,市政府目前還未舉行新聞發布會,也未向外界公布傷亡情況,網民認為信息不透明,甚至懷疑江中又一次要玩啞巴遊戲。二是對消防部門和政府火災應急措施不到位提出批評,尤其半小時後消防車才到場,致使大火向主樓蔓延,引發大量網民的不滿。三是相對深層次的,批評或質疑福萊兒商廈到底該不該建在中心廣場。”

曹玉林不虧是黎漢河一手培養起來的,彙報既簡煉又準確,基本是把黎漢河要的信息提供了。

事實上,住進酒店後,曹玉林第一任務就是打開網絡,死盯住看,一刻也沒有離開過網絡。所有的帖子他都收藏並保存了起來,而且備了份。他知道,很快江中方麵就會有所反應,目前是顧不上,一旦火勢控製住或大火撲滅,江中的一半精力就要用在對付網絡上。

這期間,曹玉林也做了些手腳,適當地給網絡添了把火。這便是他的過人之處。都說秘書長是領導的心腹,曹玉林覺得,光是心腹還不夠,隻懂領導心思而不為領導謀心思,不算是稱職的秘書長。跟在領導身邊,平時可以裝聾作啞,無所作為,關鍵時候,必須知道往哪堆火裏添哪種柴。

“江中方麵呢,一點作為也沒?”黎漢河問。

“半小時前,江中市政府網站發了圖片新聞,算是對網絡的一個引導吧。”

“什麼內容?”

“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得當,措施得力。還有,默達同誌把頭發都燒焦了,跟消防官兵一起往外搶救被困人員,一條胳膊負了傷。救護人員讓他離開危險區,默達同誌堅決不。還有萊蒽集團總裁向伊真,政府的報導中專門提到了她。”

黎漢河聽了並不吃驚,這些都在情理之中。不管發生多大的災情,政府報導首先要宣傳的,就是如何組織抗災救災,如何展開人道主義救助。至於主要領導親臨一線,坐鎮指揮,更是成了套路八股。獨獨心裏感慨的,就是常務副市長林默達這次算是逢著了機會,可以狠狠地出一下鏡了。

市長劉路自殺後,關於派誰到江中主持政府工作,擔任市長,就成了省裏高層又一次權力博弈的一個熱點。江中是江北第二大市,從政治角度講,甚至還高於省會江州。因為從江中走出去的幹部,這些年遠遠大於省會江州。省裏四大班子中,三分之一成員都在江中幹過,江中成了江北乃至中央選拔幹部的一個搖籃,一個基地。可以說,隻要擠身江中權力的核心,你的仕途,就別有一番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