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漢河並非心血來潮,見記者是多步棋中的一步,是中心一環。

醫院裏曹玉林打過那個電話後,黎漢河就想到這一層。於公來說,江北接二連三發生大事、怪事、奇事,他這個當省長的,不能不站出來說話,不能不表態。澄清也好,辯解也好,總得有人先發出聲。於私,他要把這場戲演足,演得方方麵麵都有收獲。柳思齊雖說是嚴重“犯規”,攪了一步局,好在他力挽狂瀾,化被動為主動,將局麵穩穩控製在了手中。黎漢河想收場了,任何戲都不能演太過。

在官場,最難把握的是火候。凡事如果能將火候把握好,該收時收,該放時放,你這境界,就很高了。

媒體見麵會在省政府多功能廳召開,按照黎漢河要求,江北方麵邀請了國內外三十餘家媒體,省內大小媒體悉數到場,北京、上海、尤其南方幾家頗有影響力的媒體也都來了記者,場麵可謂宏大。見麵會由宣傳部長主持,紀委書記高華生,組織部副部長汪海洋等到了會場。到了這時候,不管是省委還是省府,都沒人敢跟黎漢河說不,大家全都眼巴巴盼他出麵平息風波呢。

為這事,葉廣深無不悲涼地說出一席話:“想不到一個田晨晨,搞亂了整個江北,搞得我葉廣深毫無還手之力。好吧,現在主動權都在他手裏,唱紅唱黑,全看他的了。”

風波自然是指田晨晨,盡管省委宣傳部還有辦公廳想了好多辦法,但網絡上的野火還是越燒越烈,聲討近乎白熱化。十分可笑的是,有人居然將這神秘女子錯安在葉廣深頭上,說田晨晨明著是老幹部活動中心副主任,暗,是葉廣深資深情婦,江北第一夫人!葉廣深在這件事上是辟不得謠的,男女關係,不辟還行,一辟,本來沒有的,也楞是讓你辟成了真。核心問題在於,不管是組織部長蔡應農還是省委書記葉廣深,男女關係方麵都是有文章可作的,你可以說田晨晨不是你包養,但人家突然給你搞出一個蔡晨晨劉晨晨華晨晨呢?一個女人打不倒你,三個五個呢?所以遇到這類問題,明智者往往都是三緘其口。

葉廣深辟不了這謠,還有更深的一層原因,是他知道這謠從何而來,網絡受誰控製。每每想到這些,葉廣深就會感歎,他這個江北一把手,當的窩火啊。

將近四十名記者靜候在大廳,攝像機照相機擺好了架勢,在等黎漢河的出現。記者們都以為,黎漢河這次要痛陳腐敗,要給媒體一個說法。哪知黎漢河走上台,隻用了簡單幾句話,就把所有人的好奇心給粉碎了。而且,黎漢河這天的口氣十分駭人,讓一向熱衷於桃色新聞花邊新聞的記者們冷不丁出了一身冷汗。

黎漢河說:“對這次網絡風傳的官員包二奶事件,省裏麵十分重視,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是一起典型的造謠中傷,惡意傳播。傳播者拿一起子虛烏有的事來炮製所謂的新聞,目的就在搞亂江北,染黑江北,破壞江北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發展繁榮的大好局麵。我們歡迎新聞監督與批評,但絕不容許捕風捉影或無中生有,對這種損害江北形象、惡意製造事端,煽風點火造謠生事的行為,我們將嚴肅查處,絕不留情。同時也真誠提請各新聞媒體,不做謠言的追隨者與擴散者,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信謠,不傳謠,把精力用到宣傳江北唱響江北上來,堅持正確的報導方向,堅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操守與職業底線。當然,這起事件也給我們敲響警鍾,當前我們幹部隊伍特別是領導幹部有對自己及下屬要求不嚴,約束不力,發生在部分幹部身上的貪汙腐化、作風敗壞、生活糜爛等已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既損害了幹部隊伍的整體形象,給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抹了黑,損害了黨群關係、幹群關係。對此,我們將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加大反腐敗力度,純潔我們的隊伍,端正我們的黨風。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鄭重邀請各新聞媒體,積極監督,踴躍批評,大力建言獻策,讓我們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美好、繁榮昌盛的新江北!”

黎漢河措詞嚴厲,態度堅決,以不容質疑的口吻對此事定了性。

在場記者全都啞然,卻又不敢多問。黎漢河講完,未等記者提問,主持見麵會的宣傳部長便宣布見麵會結束。

會議開得短小精悍,效果卻很奇特。第二天,省內主流媒體在顯要位置高調發表黎漢河講話,全力為此事辟謠。北京、上海方麵的報紙也同步跟進,風向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前幾天媒體還在質疑田晨晨到底何許人也,背後養她的到底是誰?如今卻異口同聲批評起造謠惑眾者來,閉口不談田晨晨。南方一家大報更是用“網絡監督不能演變成無厘頭鬧劇”為題,對網絡舉報與網絡批評提出了質疑與追問,義正辭嚴地指出,網絡不能成為法外之地,必須加強監管。幾乎同時,網絡上關於田晨晨的帖子全部消失,仿佛根本沒發生過這件事。

來的猛烈走的也猛烈,黎漢河笑了,接下來他開始等,他相信,組織部長蔡應農應該上門找他了。

組織部長蔡應農是第二天晚上到的。蔡應農所以推遲了一天,是他緊著回了一趟北京。這次看似沒有傷筋動骨的網絡風波著實駭了蔡應農一大跳。這裏麵有兩個關鍵性的問題,一是蔡應農這樣的官員跟黎漢河沒法比,黎漢河是基層從過政的,有根,加上家族背景,可謂樹大根深,別人想扳動,很難。因為你動的不是他一人,而是龐大的一個家族,還有跟這家族密切相關的無數個鏈條。蔡應農雖然也出身名門,有一定的家庭背景,但跟黎漢河簡直無法比。二來,蔡應農一直在中央部門工作,沒有基層成長經曆,加上所處的部門多是組織和宣傳,對這樣的幹部,上麵評價他的就不會是工作能力,也不是統攬全局開拓創新的膽略與氣魄,而是思想質量與工作作風。不同的幹部有不同的培養方式,更有不同的評價體係。有些重實,有些必須重虛。同樣的錯誤,放在黎漢河他們身上,上麵肯定會裝聾作啞,裝不知情,因為這些都是節外枝葉,不會傷及到黎漢河們的“主流”。考察幹部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主流如何,黎漢河們身上的輔助性質量,到了蔡應農們身上,就是主流質量了。一個沒有顯赫政績沒有基層紮實的工作經驗同樣也沒有一向提倡的“群眾基礎”的幹部,靠的就隻是黨性純潔作風正派一身紅了,這時候突然曝出你身上有致命的黑點,你這仕途還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