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調研組提前來到海東。
宋瀚林北京得知消息後,提前一周趕了回來。
他北京的事還沒辦呢,要見的人還有兩位沒見著,要說的話還有一大堆沒來及說。這次北京之行,宋瀚林也是為下一步做鋪墊的。人一旦達達某一高峰,很有可能就滑坡了,宋瀚林雖然未達到權力頂峰,但在海東他卻攀上了塔頂。他知道,這個位子是不可能長久讓你坐的,江山輪流坐,這是硬道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也是硬道理。當你再上不去的時候,山下就有人衝你招手了。每每想起這些,宋瀚林就會悲哀,一種穿心的痛就會折磨他,咬噬他。爬上來不容易啊,怎麼能輕易下去?當然,這個位子要是把持好了,幹個三五年也不成問題。但人必須有防患意識,居安思危嘛,絕不能一勞永逸是不?何況目前中央對省部級班子調整力度大,變動頻繁。隨著中央大戰略的調整,他們這些人的命運,也時時刻刻處在變化之中。這次到北京,宋瀚林就聽到很多不利消息。
有人說下一步中央著力將省級班子年輕化,要讓六零後挑大梁。也有消息說,中央要加大部委與省區領導的交流力度,實現高層幹部間的互動。宋瀚林已經不年輕了,年齡優勢早已蕩然無存,
學曆還有受教育程度跟年輕多才的六零後相比,隻能是劣勢。
他把自己歸納為吃老本的幹部,是一步步苦出來幹出來的,但人生總有謝幕的時候,宋瀚林有宋瀚林的想法,他不是一個戀著位子不挪的人,不頂用,時代要求你挪開時,你多留戀也是閑的,必須無條件挪開,這就是原則。
與其被動挪開,還不如早做打算,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有可能出現的變局。
這次他跟老首長也交了底,如果有可能,他願意提前離開海東省委書記的位子,到北京來,在人大或政協再發揮一下餘熱。這話說得很婉轉,但言下之意老首長卻聽得明白。
老首長當然不希望他這麼快就離開,才幹了多久嘛,至少要幹滿一屆,要幹出點名堂來嘛。可一想宋瀚林後麵的話,老首長又覺不無道理,要是用這種積極的姿態還有良好心態,贏得高層的信任還有尊重,在人大或政協謀得一個新位置,那也是蠻不錯的一件事嘛,畢竟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這個台階可不是誰都能上的喲,這台階一上,那可就……老首長最後說:“你再四處走走吧,這想法可以考慮,不過要務之急,還是把省裏的工作搞好,那才是根本。”
宋瀚林點頭道:“這我知道,請老首長放心,我會站好最後一班崗的。”
“什麼最後一班,別說那麼悲觀,你們要有鬥誌,要對未來充滿信心,明白不?”
讓老首長這麼一教導,宋瀚林果真有了信心,底氣很足地道:“瀚林明白,瀚林不會讓首長失望!”
就在他緊鑼密鼓運作第二步第三步的時候,有人給他反饋消息,全國人大調研組要提前下去,隨後將會有中央巡視組、政協調研組跟著下去,讓他還是多把心思放在下麵。
宋瀚林回到省裏,連著召開幾次會,就當前幾項中心工作做了縝密部署,借此機會再次嚴明紀律,統一了思想,對即將到來的調研組、巡視組,也做了細致安排,要求大家分工協作,密切配合,一切從大局出發,從海東各項事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出發。
這個大局他是有所指的,這次在北京,宋瀚林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或者叫小道消息,當然都是針對路波的。路波最近一段時期太過活躍,宋瀚林覺得有必要給路波提個醒,不要太明顯,也不要太急。
會議之後,宋瀚林把普天成留下,先跟他簡單聊了聊當前工作,然後問他去沒去龜山?普天成說去了,沒敢急著往下彙報,等宋瀚林問。腦子裏卻有許多事在糾結,真怕不好撒這個謊。
撒謊這門功課,做了半輩子,還是做不好。宋瀚林卻避開龜山,話峰一轉問:“最近大華怎麼樣,這個秋燕妮,彙報工作越來越不積極。”
普天成這才知道,宋瀚林留下他,是想在大華上吃顆定心丸。
想了想說:“大華我去過幾次,是有些問題,但都處理幹淨了。
”
“真幹淨了?”
“書記隻管放心,本來也沒多棘手,就是些毛毛躁躁的事,打掃一下就行。”
“這個秋燕妮,做事總讓人不放心,那麼毛躁幹什麼,天成你以後多盯著點她,尤其角角落落的事,該打掃幹淨的,隨時打掃幹淨,不要老是讓人記著擦屁股。”
“知道的,這點心我會操到。”
一句話觸動了宋瀚林,宋瀚林忽然不知說什麼了,隻是一個勁望著普天成,望得普天成緊張,也難受。望半天,宋瀚林長歎一聲道:“天成啊,老讓你擦屁股,我這心裏……”
“書記快別這麼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普天成心裏也起了浪,有些感情其實是很脆弱的,甭看平日他們堅強,百摧不倒百壓不彎,但是有時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讓他們的感情變成一片汪洋。眼看著普天成也動了情,宋瀚林嗬嗬一笑:“好,接下來我們全力以赴,迎接幾個調研組!”
調研組一行十三人,由全國人大一位副委員長帶隊,因為是調研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中央幾個部委都抽調了人。普天成沒想到,發改委司長戴小藝也在其中。看到戴小藝的一瞬,普天成心裏猛地一震,跟著臉也熱了,心裏更是莫名地激動。
當省委秘書長時,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跟戴小藝在北京萍水相逢,當時雖有好感卻未能深談,隻是留下一些對未來的祝福與願望。
原以為這樣的相遇不過一美麗童話,經不起時間考驗就會碎掉。沒想在他仕途最最關鍵也最最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戴小藝再次出現,而且以力挽狂瀾的態勢將局麵扭轉,為他出任常務副省長添上重重的一筆。
戴小藝出身在軍人之家,
這點普天成在第一次遇見戴小藝時就感覺到了,軍人子女身上特有的那種氣息是他們所以能走到一起的致命因素。還是老首長說的對,他們這些人,天生就能聚一起,那份親近是生長在骨子裏的,滲透在血液中。老首長曾說:“我看見你們,感覺都是自己的孩子,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是炮火,是血,是犧牲!當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時,你就知道,活著意味著什麼,是傳遞,傳遞聖火也傳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