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七言律詩的詩體特點(3 / 3)

第二個層麵,李商隱有的詩寫得是很隱晦、很閃爍的。那麼,這麼寫詩一定是因為他有難言之隱嗎?如果真有難言之隱的話,還需要說出來嗎?詩是對閱讀的期待。我老姐歲數很大了,有一次她跟我說:“你一天到晚寫那些亂七八糟的文章寫那麼多,你也給你媽寫一篇東西呀。”當時我就很奇怪地說:“我跟我媽的事情,我說給別人聽幹嗎?”有人覺得他跟他媽媽的事情,或者他跟他老婆的事情有必要說給別人聽,那是他的感覺。在我來說,我是不說這些東西的。因為寫作是對閱讀的期待。你心裏沒有那個對閱讀的期待,這個寫作是不成立的。雖然這個閱讀者是誰,他在什麼地方,你不一定知道,但是寫作就是對閱讀的期待。

這樣來理解的話,這裏根本的問題是什麼呢?歸根結底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不是他是否有什麼難言之隱,而是他詩歌藝術的一種表達方法。我們後來常常用所謂“朦朧詩”的概念來解釋,其實李商隱創造了詩歌一種新的表現方法,就是表現那種閃爍的、不確定的、不明晰的情感活動。也就是說,“隱晦”是李商隱所追求的一種藝術。李商隱發現了這樣的一種藝術。我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很簡單,是不是更容易成立一點兒。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創造。這裏麵的困難是什麼?就是一首詩被容許隱晦到什麼程度,這首詩還成立,這首詩還能被認為是一首好詩。一首詩隱晦到什麼程度,它就不能被稱為詩,它不能被閱讀了,它就成了你的個人私密語言了。我們知道,個人的私密語言是沒有必要公之於眾的,你就對自己說就行了。比如你現在拿了一本法文小說叫我看,讓我來評價這本法文小說寫得怎麼樣,我告訴你:我看不懂法文,我無法做任何評價。同樣,有的同學拿他寫的詩歌來給我看,我有的時候就老老實實說我無法評價,因為我看不懂,我根本沒有資格去說它好和壞。

回到李商隱,我們要講的第二個問題是:詩歌隱晦到什麼程度,它還是成立的。那麼我們就來講《錦瑟》。

《錦瑟》也是一首無題詩。在李商隱所有的無題詩中,《錦瑟》是寫得最隱晦的。曆來解釋最紛繁的,就是這首《錦瑟》。

到底是寫什麼的,各人有各人的說法。我覺得李商隱真的是做了一個特別好玩的遊戲,就是寫一首詩,讓你們猜一千年。哎呀,你們誰去做這樣一件事情去吧!我覺得他寫的時候心情是不是很愉悅,是不是有一種預期效果,它仍然是一首好詩。我們講一首隱晦的詩,它怎麼能夠成為一首好詩。在這首詩裏麵,它表達了非常強烈的信號,這些信號在某些地方是非常清晰的,在某些地方卻非常模糊。這種強烈與模糊的交錯,一直在吸引著你去追索它,去體會它,並且要用你自己的方式去體會。我講南朝詩到唐詩演變的時候,已經講過中國詩歌在成熟的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詩人自身在詩歌中所占據的空間在降低;而詩歌中留下的空白,也就是有待於讀者去體會、去體驗、去把詩歌的內容和自己的情感、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那部分空間,越來越大。這是中國詩歌越來越成熟的一個標誌。我們把話題再拉回到李商隱這邊來,李商隱的詩就是這樣的,它有的地方非常強烈,但是有的地方非常模糊,似乎能看到什麼東西,但是又看不清楚。這樣它有更多象征性的意味在裏麵,而對這種象征性意味的理解,是需要你用你的情感經驗去理解的。我們其實可以這樣認為,李商隱是對詩歌的美的一個重要的發現者。還是回到我喜歡說的那句話:詩人獲得了語言。

我們來讀這首詩,什麼地方是它強烈的,什麼地方是它含糊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錦瑟無端五十弦”,關於這個句子,我覺得很多人的解釋是很奇怪的。“錦瑟”,就是華美的瑟。所謂“錦”,無非是說它裝飾得非常漂亮。唐代的很多器物,裝飾是非常華麗的。唐代是一個崇尚華麗的時代。“無端五十弦”就使人產生一個懷疑,既然說“無端”,那麼“五十弦”就是不正常的。所以有人說,這個瑟啊,是二十五弦,“無端五十弦”呢,就是說斷弦了,老婆死了,所以這首詩是懷念他老婆的。其實古代瑟是有五十弦的。這樣一解釋以後,這句詩變得蠢得無比了。我們寫文章、寫詩,有一個最大的忌諱,就是“以深文淺”,也就是把句子寫得很深,去掩飾你的淺薄。如果按照上麵這種解釋去理解“錦瑟無端五十弦”,就是典型的以深文淺,意思很淺薄,但是把句子寫得很深。出現問題的地方就是這個“無端”,我們先不說它,暫且往下讀。

“一弦一柱思華年”,這個錦瑟的“一弦一柱”牽連到什麼東西呢?牽連到“華年”,也就是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往事。就是說,拿起這個錦瑟的時候,這個錦瑟跟“華年”是聯係在一起的。這個瑟是一個樂器,這件樂器或者說它曾彈奏的某些音樂,是跟我們生命中的往事聯係在一起的。當我們“思華年”的時候,毫無疑問,那個“華年”已經在了,已經離我們遠去了。那麼“無端”是什麼?就是說“華年”無端而去了,不是這樣的嗎?為什麼說無端而去了呢?因為人死是無端的,人活也是無端的,人無端地生,無端地老,無端地死,沒有任何理由,就是這樣。所以鼓起這個錦瑟的時候,他想追問的就是那個“華年”到哪裏去了?“華年”怎麼就沒有了?你能理解生是無端的生、死是無端的死,你就能理解這句“錦瑟無端五十弦”,它是一個很深的情感。

我有個朋友有一次在深圳請我喝酒,喝了很多酒以後,我就跟他講這首詩,講“錦瑟無端五十弦”。喝醉了以後,人就很像一個詩人。

李商隱的詩雖然隱晦,但仍然是好詩的原因是,它的某些部分是非常強烈的。就像這首詩開始的兩句,其實它是非常強烈的,沒有什麼難解的地方。而且我這樣的解釋不是曲解吧,完全符合漢語的語法,也完全符合詩人的表達方式。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下麵連著用了四個典故,就開始迷離起來了。但是這種迷離呢,又不是說迷離到不可分辨的。它裏麵的某些信息的因素還是很清晰的,隻是沒有辦法把它們完整地連接起來。“莊生曉夢迷蝴蝶”,這是莊周夢蝶的故事,也是中國文學裏麵最有名的一個做夢的故事。這個故事在《莊子?齊物論》裏麵。《齊物論》講了很多很多道理,講得很深,講到最後的時候寫了一個莊周夢蝶的故事: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醒過來以後呢,他還是莊子。然後他就想,是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子?到底蝴蝶是真實的呢,還是莊生是真實的?這個故事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齊物論》中所說的:我說的那些話大概也隻是夢話。我們常常說人生如夢,我們會把人生的一部分說成是真實的,一部分說成是夢。但是,我們認為真實的東西未必真實,我們認為是夢的東西未必是夢。這個是莊子說得最厲害的一句話:當我們在說人生如夢的時候,我們這句話還是夢話。我們在夢裏說了一句“人生如夢”,就是說人生的這種不確定、不可把握。“莊生曉夢迷蝴蝶”,它究竟是指什麼?我們從上麵推下來,它肯定跟“華年”有關,“華年”的往事讓他感到人生如夢。

下麵的這個典故跟它相對應的是“望帝春心托杜鵑”。“望帝”是傳說中古蜀國的一個君主。他因何而死,有兩種不同的記載,一個原因是他跟大臣的妻子私通,後來羞愧而死;還有一個傳說是他後來政治上失敗了,就死了。無論哪一種死法,都是精神上負擔很重的結果。據說望帝死了以後,他就變成了杜鵑鳥。這個杜鵑鳥每到春天的時候,就發出痛苦的啼叫,一直啼叫到吐血。現在這兩個典故對應,你能明白李商隱說什麼了嗎?雖然人生如夢,但是人生中的痛苦是確切的,是深刻的,是不可遺忘的。你現在不要追究李商隱了,你追究你自己吧。你的那些往事,它們現在縹緲像一個幻影。可是那些往事裏麵留下的痛苦和悲哀,它不是刻在夢裏麵的,它是刻在你心裏麵的。所以,人生是如此虛無,而痛苦是如此深刻。這就是這兩個對句所表達的東西。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又是兩個典故。李商隱賣弄自己的才華。我有時候感覺,從詩人的天才性而言,李商隱是高於杜甫的。李商隱的表達非常神奇。“滄海月明珠有淚”,這是所謂“東海鮫人”的一個故事,其實就是中國的魚美人。東海中的鮫人,每當月滿的晚上,就會流下眼淚。這些眼淚落下來就化成了珍珠。我們不能夠確切地知道李商隱在說什麼。他的往事內容究竟具體是什麼內容,是跟哪一個女孩有關嗎?但是我們能夠體會到,這個記憶是個非常珍貴的記憶。這個痛苦的往事,不僅留下了每到春天就要啼血的悲傷,當你檢視往事的時候,往事裏麵有如此珍貴的晶瑩的光澤。那是什麼呀?那就是曹雪芹的《紅樓夢》,是嗎?曹雪芹夢中的林黛玉、薛寶釵、香菱,都是那些珍珠吧?

但是,你要去追憶它的時候,它一會兒又沒有了,又變成虛幻了:“藍田日暖玉生煙”。這個典故的原始出處是什麼?現在已經找不到了。但是在唐人的詩歌評論裏麵有一種近似的用法:藍田那個地方生玉,這個玉呢,遠處看去有淡淡的青煙,但是走近了以後就沒有了。其實這就像是很淡薄的暮靄,走近了就沒有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盡管我們沒有辦法確切地去追索每一句詩到底是說什麼,但是他情感表達的方法其實是很清楚的,而且他所傳遞給我們的信號是非常強烈的:往日留下了珍貴的回憶,但當你想要仔細去看它的時候,它又變成了一片虛無。生命就是這樣一種似乎是虛幻的,又是真實的東西;是不可捉摸的,又是刻骨銘心的。李商隱非常受女孩的喜歡,是因為李商隱在中國詩人中第一次把男女之愛寫到刻骨銘心的程度。愛情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東西,愛情代表著生命的最高價值,是生命中最重大的事件。

當然,李商隱也愛過很多人,你不要傻乎乎地認為他就對愛情特別忠貞。

回到我們前麵講的話題,李商隱的無題詩傳遞的信息,有些地方是非常強烈的,有些地方是模糊的,而這種模糊的好處在哪裏呢?它的好處就是對你來說都是想象空間,你自己去體會,你自己去說為什麼莊生夢蝶,人生如此虛幻,為什麼那種痛苦還要像杜鵑啼血?既然是人生如夢,為什麼還要杜鵑吐血?既然是淚聚成珠,為什麼走近一看,又是縹緲如煙?生命的真實和虛幻在這裏交替地展現。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這最後一句真是寫得非常美。“隻是”在唐詩裏麵通常的用法,就是“正是”。“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解釋也不是我們現在通常理解的解釋,而是“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唐詩裏的“隻是”沒有我們現在理解的那種可惜、惋惜的語氣。但是我們現在已經讀慣了,“夕陽無限好”,可惜,“隻是近黃昏”。原來這個“隻是”沒有可惜的意思的。這裏“隻是當時已惘然”的“隻是”也同樣是“正是”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呢?我發現好像很多人沒有讀明白。這兩句是一個長句子,就是說:此情豈是到如今追憶時才惘然?當時就是惘然。人生的迷茫不是回憶的時候才迷茫的,而是當時就迷茫的。美不美啊?我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你還嫌它晦澀嗎?還嫌它讀不懂嗎?如果你覺得所謂讀懂就是一定要讀懂到他跟哪個女人在一起,那個女孩懷孕了,他無可奈何……你覺得那才叫讀懂的話,那我就沒有辦法了,那你找別人去。他們有辦法去查考這些東西。在我看來,詩讀到這個程度,就已經很好了。這也是李商隱所追求的效果。它是強烈的,又是閃爍的。它強烈的地方令你震撼,它閃爍的地方令你無法捉摸,所以它特別美。語言是一個偉大的東西,語言是一個神秘的東西。

[1] 芳甸,芳草豐茂的原野。

[2] 青楓浦,長滿楓林的水邊。

[3] 搗衣,古時衣服常由紈素一類的織物製作,質地很硬,需要用杵反複舂搗。後也泛指捶洗衣物。

[4] 鍾鼓饌玉,鳴鍾鼓、食珍饈。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

[5] 開緘,拆開信函。

[6] 回飆,旋轉的狂風。

[7] 夜光杯,美玉所製酒杯,因夜間發光得名。

[8] 飛將,指李廣,或泛指驍勇善戰的將軍。

[9] 銅雀,指銅雀台,漢末建安十五年曹操所建。

[10] 寥落,冷落;冷清。

[11] 鹿柴,地名。唐代王維在輞川山穀的別墅中的一處景點。

[12] 萬籟,各種聲響。

[13] 開軒,開窗。場圃,農家種菜蔬和收打作物的地方。

[14] 桑麻,泛指農作物或農事。

[15] 渚,水中小塊陸地。

[16] 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製的酒,較混濁。

[17] 劍外,指四川劍閣以南地區。

[18] 五十弦,指悲哀的樂曲,或美稱音樂、瑟。

[19] 望帝,傳說戰國時蜀王杜宇,號望帝,因水災讓位退隱,死後化為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