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了詞的幾個階段。從中唐的詞的成立,到晚唐的溫庭筠,到五代的南唐的詞、前蜀的詞,然後再說到宋代。按照王國維先生的說法,所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他的意思是說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夠體現這個時代的創造活力的文學。以至於我們習慣於講詩經、楚辭、漢賦、魏晉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部文學史,按照“一代有一代之文學”這麼簡化下來,主要就是這麼幾樣東西。但是實際上你要知道,最初在宋人的眼光裏,詞不是一個重要的文體,詩的地位遠遠比詞要高。而宋代詞之所以流行、興盛,除了其自身的因素,在相當程度上是由詩歌的原因造成的。
怎麼叫作由詩歌的原因造成呢?宋詩和唐詩相比有一種變化,最簡單地來說,就是激情的降低。唐詩是非常有激情的,而宋詩相對來說激情程度降低了。如果我們說李白和蘇東坡是唐宋兩代最偉大的詩人的話,那麼你在李白的詩歌中看到的那種狂放自信、輕快從容,甚至是飛揚跋扈的氣質,在蘇東坡身上是少有的。蘇東坡也是才華橫溢,在蘇東坡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生活的打擊麵前,他總是能夠找到一種自我安慰的方法,他有更多的理性色彩。以這種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唐詩的激情和浪漫,會覺得那難免幼稚。
同時,由於宋詩的激情程度在降低,唐詩的那種華美的特質,在宋詩中也是降低的。宋詩總體而言不再是華麗的。由此還帶來一種變化,就是因為宋代文化更重理性,更平靜,更注重德性,因此在唐詩裏麵還經常出現的體現男女歡愛的內容,在宋詩裏麵也大量減少了。如果說詩是一個表現人類情感和精神活動的構擬空間的話,那麼到了宋詩這裏,很多東西就被關在門口,不許進去了。這不是說唐詩和宋詩哪個好哪個不好的問題,當然這裏有個人趣味,按照魯迅先生的說法,就是“一切好詩到唐代已被做完”。按照這個說法,似乎宋代人寫詩都是有點兒多餘了。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以魯迅先生的評價為標準。我們知道了宋詩這樣的一些變化以後,我們也不能說宋人的感情就比唐人單調,隻是原來在詩的領域裏麵可以自由表達的情感內容,有很多被阻止了。
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詞的文體特質使得它特別適於表現被詩關在門外的生活與情感內容。按照李清照等人的說法,詩是一個莊重的東西,而詞是一種柔美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詩莊詞媚”。在唐詩裏麵並沒有所謂“莊”和“媚”的這樣的一種區分,在唐詩裏麵有表達各種生活情感的內容。但是到了宋詩裏麵,表現日常生活情感、表現男女歡愛的東西,在詩裏麵被漸漸剔除出來,而之所以能夠被剔除出來,其實也是因為有詞存在。因為詞適合表達這些東西,詞成為不同於詩的文學天地。
當然我們也要說明一下:宋代文學中詩和詞的上述區分並不是絕對的。不要說自蘇東坡為代表的所謂“豪放詞”興起以後,這種界限就被打破了,就是在東坡以前,像範仲淹、王安石都寫過少量氣概雄渾的詞作。
因為詞總體而言,一開始就偏重表現日常生活的情感,表觀優雅柔美的東西,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曾經套用“輕音樂”這個概念,把詞稱為“輕文學”。所以詞是更唯美的。而在宋代,由於詩的變化,詞的這種特點又更加強烈了,宋代很明顯地形成了詩和詞的分野。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北宋文人創作的詩和詞裏麵所體現出來的精神麵貌,往往是不一樣的。對北宋的那些高級士大夫來說,詩裏麵表現出來的形象是他們願意展示給世人的一種形象莊重、嚴肅、理性;而在詞裏麵表現出來的形象則是他們的個人化的私生活的形象、非公眾化的形象。所以北宋的時候,一個文學家——當然那個時候的文學家往往首先是一個政治人物——在編撰自己的文集的時候,不把詞放到文集裏麵去。這就導致北宋有些詞作的作者到底是誰是搞不清楚的。比如說歐陽修跟馮延巳的好幾首詞是混淆的,因為沒有非常強有力的證據。如果說歐陽修的集子裏麵收了這首詞,那麼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強有力的證據,但是它不收詞。
可以簡括地說,詞在宋代一方麵沿著原有的特點發展,一方麵由於宋代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宋詩的變化,詞的創作進一步繁榮,詞作為一種特殊文體,其蘊涵的在抒情表現方麵的優勢也得到了更為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