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咖啡店(1 / 1)

革命咖啡店的革命底廣告式文字,昨天在報章上看到了,仗著第四個“有閑”,先抄一段在下麵:——

“……但是讀者們,我卻發現了這樣一家我們所理想的樂園,我一共去了兩次,我在那裏遇見了我們今日文藝界上的名人,龔冰廬、魯迅、鬱達夫等。並且認識了孟超、潘漢年、葉靈鳳等,他們有的在那裏高談著他們的主張,有的在那裏默默沉思,我在那裏領會到不少教益呢。……”

遙想洋樓高聳,前臨闊街,門口是晶光閃灼的玻璃招牌,樓上是“我們今日文藝界上的名人”,或則高談,或則沉思,麵前是一大杯熱氣蒸騰的無產階級咖啡,遠處是許許多多“齷齪的農工大眾”,他們喝著,想著,談著,指導著,獲得著,那是,倒也實在是“理想的樂園”。

何況既喝咖啡,又領“教益”呢?上海灘上,一舉兩得的買賣本來多。大如弄幾本雜誌,便算革命;小如買多少錢書籍,即贈送真絲光襪或請吃冰淇淋──雖然我至今還猜不透那些惠顧的人們,究竟是意在看書呢,還是要穿絲光襪。至於咖啡店,先前隻聽說不過可以兼看舞女、使女,“以飽眼福”罷了。誰料這回竟是“名人”,給人“教益”,還演“高談”,“沉思”種種好玩的把戲,那簡直是現實的樂園了。

但我又有幾句聲明──

就是:這樣的咖啡店裏,我沒有上去過,那一位作者所“遇見”的,又是別一人。因為:一、我是不喝咖啡的,我總覺得這是洋大人所喝的東西(但這也許是我的“時代錯誤”),不喜歡,還是綠茶好。二、我要抄“小說舊聞”之類,無暇享受這樣樂園的清福。三、這樣的樂園,我是不敢上去的,革命文學家,要年青貌美,齒白唇紅,如潘漢年、葉靈鳳輩,這才是天生的文豪,樂園的材料;如我者,在《戰線》上就宣布過一條“滿口黃牙”的罪狀,到那裏去高談,豈不褻瀆了“無產階級文學”麼?還有四、則即使我要上去,也怕走不到,至多,隻能在店後門遠處彷徨彷徨,嗅嗅咖啡渣的氣息罷了。你看這裏麵不很有些在前線的文豪麼,我卻是“落伍者”,決不會坐在一屋子裏的。

以上都是真話。葉靈鳳革命藝術家曾經畫過我的像,說是躲在酒壇的後麵。這事的然否我不談。現在所要聲明的,隻是這樂園中我沒有去,也不想去,並非躲在咖啡杯後麵在騙人。

杭州另外有一個魯迅時,我登了一篇啟事,“革命文學家”就挖苦了。但現在仍要自己出手來做一回,一者因為我不是咖啡,不願意在革命店裏做裝點;二是我沒有創造社那麼闊,有一點事就一個律師,兩個律師。

(四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