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黃門郎向子期難養生論(1 / 1)

原鈔奪向子期難四字。從黃本及舊校加。張燮本作《向秀難養生論》。案:本或為《答向子期難養生論》,黃門郎即答向期之訛,而奪子字難字,康之所答亦不別為一篇也

黃門郎向子期 各本無此六字 難曰:若夫節哀樂,和喜怒,適飲食,調寒暑,亦古人之所修也。至於絕五穀,去滋味,窒 各本作寡 情欲,抑富貴,則未之敢許也。何以言之?夫人受形於造化,與萬物並存,有生之最靈者也。異於草木 各本重有草木二字 ,不能避風雨,辭斧斤 黃本作斤斧 ;殊於鳥獸 各本重鳥獸 ,不能遠網羅,而逃寒暑。有動以接物,有智以自輔。此有心之益,有智之功也。若閉而默之,則與無智同。何貴於有智哉?有生則有情,稱情則自然,得 各本字無。舊校亦刪 若絕而外之,則與無生同。何貴於有生哉?且夫嗜欲:好榮惡辱,好逸惡勞,皆生於自然。夫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崇高莫大於寶貴。然則 各本字奪 富貴,天地之情也。貴則人順己 各本己下有以字 行義於下;富則所欲得以 各本以下有有字 財聚人,此皆先王所重,開 各本作關 之自然,不得相外也。又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但當求之以道,不苟非 各本三字奪。舊校亦刪 義。在上以不驕無患,持滿以損斂 各本作儉 不溢,若此何為其傷德邪?或睹富貴之過,因懼而背之,是猶見食之有噎,因終身不餐耳。神農唱 程本作倡 粒食之始,後稷纂播殖 各本作植 之業。鳥獸以之飛走,生民以之視息。周孔以之窮神,顏冉以之樹德。賢聖珍其業,曆百代而不廢。今一旦雲:五穀非養命 各本作生 之宜,肴醴非便性之物,則亦有和羹,黃耇無疆,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皆虛言也。博碩肥腯,上帝是饗,黍稷惟馨,實降神祗,神祗且猶重之,而況於人乎?肴糧入體,不逾旬而充,此自然之符,宜生之驗也。夫人含五行而生,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感而思室,饑而求食,自然之理也。但當節之以禮耳。令 各本作今 五色雖陳,目不敢視;五味雖存,口不得嚐;以言爭而獲勝則可。焉有勺藥為荼蓼,西施為嫫母,忽而不欲哉?苟心識可欲而不得從,性氣困於防閑,情誌鬱而不通,而言養之以和,未之聞也。又雲: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未盡 已上二十字原鈔奪。依各本及舊校加 普也。若信可然,當有得者。此人何在,目之未 各本作未之 見。此殆景響之論,何言而不 各本不下有可字 得。縱時有耆壽 原鈔二字無。依各本及舊校加 耇老,此自特受一氣,猶木之有鬆柏,非導養之所致 原作上願,依各本及舊校改 。若性命以巧拙為長短,則聖人窮理盡性,宜享遐期;而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上獲百年,下者七十,豈複疏於導養邪?顧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且生之為樂,以恩愛相接。天理人倫,燕婉娛心,榮華悅誌。服饗滋味,以宣五情。納禦聲色,以達性氣。此天理自然,人之所宜,三王所不易也。今舍聖軌而恃區種,離親棄歡,約己若心,欲積塵露以望山海,恐此功在身後,實不可冀也。縱令勤求,少有所獲。則顧景屍居,與木石為鄰,所謂不病而自灸,無憂而自默,無喪而蔬 黃本作疏 食,無罪而自 汪本訛目 幽。追虛僥幸,功不答勞。於以 各本作以此 養生,未聞其宜。故相如曰:必若長生而不死,雖濟萬世猶不足以喜。言背情失性,而不本天理也。長生且猶無歡,況以短生守之邪?若有顯驗,且更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