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難養生論(1 / 3)

原鈔無此五字。據各本及舊校加。案:無者是也。《文選》江文通雜體詩李善注引養生有五難雲雲。十一句為康答文。而稱向秀難嵇康《養生論》即為唐時舊本。亦二篇連寫之證

答曰:所以貴智而尚動者,以其能益生而厚身也。然欲動則悔吝生,智行則前識立;前識立則心 各本作誌 開而物遂,悔吝生則患積而身危。二者不藏之於內,而接於外,隻足以災身,非所以厚生也。夫嗜欲雖出於人 日本丹波宿稱康賴《醫心方》二十七引人下有情字 ,而非道德 各本字奪。程本及《醫心方》有 之正。猶木之有蠍 程本作,下蠍盛句同 ,雖木之所生,而非木之所 黃本字無 宜也。故蠍盛則木朽,欲勝則身枯。然則欲與生 原作身。依各本及《醫心方》改 不並久 一雲木與蠍不並生○已上八字原是正文,今定為注,各本無又久作立,《醫心方》同 ,名與身不俱存,略可知矣。而世未之悟,以順欲為得生,雖有厚 各本訛後 生之情,而不識生生之理。故動之死地也。是以古之人,知酒色 各本作肉 為甘鴆,棄之如遺;識名位為香餌,逝而不顧。使動足資生,不濫於物,知正其身,不營於外。背其所凶,守 各本作害向 其所吉 各本作利 。此所以用智遂生,養一示蓋 疑當作不盡。各本無上四字,舊校亦刪 之道也。故智之所美 黃本作為 ,美其養 各本作益 生而不羨,生之為貴。貴其樂和而不交,豈可疾智靜 各本字奪,舊校亦刪 而輕身,勤欲□ 各本字奪,案:當是動字。原鈔為舊校所滅不可辨 而賤生哉。且聖人寶位,以富貴為崇高者,蓋謂人君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也 三字各本作四海 。富 各本作民 不可無主而存,主不能無遵 各本作尊 而立。故為天下而尊君位,不為一人而重富貴也。又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者,蓋為季世惡貧賤,而好富貴也。未能外榮華而安貧賤,且抑使由其道。猶 各本作而 不爭不可令 各本令下有其力爭三字,舊校亦加。案:不爭不可令與下中庸不可得為對文,無者是也 ,故許其心競。中庸不可得,故與其狂狷。此俗之 各本字無 談耳。不言至人當貪富貴也。至 各本作聖 人不得已而臨天下,以萬物為心,在宥群生,由身以道,與天下同於自得。穆然以無事為業,坦爾以天下為公。雖居君位,饗萬國,恬若素士接賓客也。雖建龍旗,服華袞,忽若布衣 各本衣下有之字 在身也 各本字無 。故君臣相忘於上,蒸民家足於下。豈勸百姓之尊己,割天下以自私,以富貴為崇高,心欲之而不已哉?且子文三顯,色不加悅;柳惠三黜,容不加戚。何者?令尹之尊,不若德義之貴;三黜之賤,不傷衝粹之美。二人 各本作子 嚐得富貴於其身中 各本作終 ,不以人爵嬰 舊校於嬰下加其字。各本無 心也 各本字無 。故視榮辱如一。由此言之,豈雲欲富貴之情哉?請問錦衣繡裳,不陳於暗室;何必顧眾,而動以毀譽為歡戚也?夫然,則欲之患其得,得之懼其失,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邪?且君子出其言,善則千裏之外應之,豈患 各本作在 於多犯 各本字無,舊校亦刪 ,欲以貴得哉?奉法循理,不世網,以無罪自尊,以不任 各本作仕 為逸。遊心乎道義,偃息乎卑室。恬愉無遌 原作選。程本作逆。今依他本及舊校改 ,而神氣條達。豈須榮華,然後乃貴哉?耕而為食,蠶而為衣,衣食周身,則餘天下之財。猶渴者飲河,快然以足,不羨洪流。豈待積斂,然後乃富哉?君子之用心若此。蓋將以名位為贅瘤 舊校作旒 ,資財為塵垢也。安用富貴乎?故世之難得者,非財也,非榮也,患意之不足耳!意足者,雖耦耕甽畝,被褐啜菽,莫 各本訛豈 不自得。不足者雖養以天下,委以萬物,猶未愜然。則足者不須外,不足者無外之不須也。無不須,故無往而不乏。無所須,故無適而不足。不以榮華肆誌,不以隱約趨俗。混乎與萬物並行,不可寵辱,此真有富貴也。故遺貴欲貴者,賤及之 黃本仍有故字 。忘富欲富者,貧得之。理之然也。今居榮華而憂,雖與榮華偕老,亦所以終身長愁耳。故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此之謂也。

難曰:感而思室,饑而求食,自然之理也。誠哉是言!今不使不室不食,但欲令室食得理耳。夫不慮而欲,性之動 黃本作勤 也;識而後感,智之用也。性動者,遇物而當,足則無餘。智用者,從感而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禍之所由,常在於智用,不在於性動。今使瞽者遇室,則西施與嫫母同情。聵者忘味,則糟糠與精稗等甘。豈識賢、愚、好、醜,以愛憎亂心哉?君子識智以無恒 字從舊校,各本同 傷生,欲以逐物害性。故智用則收之以恬,欲動則糾之以和。使智止 各本訛上 於恬,性足於和。然後神以默醇,體以和成,去累除害,與彼 字從舊校 更生。所謂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者也。縱令滋味嚐染於口,聲色已開於心,則可以至理遣之,多算 字從舊校 勝之。何以言之也?夫欲官不識君位,思室不擬親戚,何者?知 黃本作止 其所不得,則未 各本作不 當生心也。故嗜酒者自抑於鴆醴,貪食者忍饑於漏脯。知吉凶之理,故背之不惑,棄之不疑也。豈恨 各本恨下有向字 不得酣飲與大嚼哉?且逆旅之妾,惡者以自惡為貴,美者以自美得賤。美惡之形在目,而貴賤不同,是非之情先著,故美惡不得 各本作能 移也。苟雲理足於內,乘一以禦外,何物之能默哉?由此言之,性氣自和,則無所困於防閑;情誌自平,則無鬱而不通。世之多累,由見之不明也 黃本作耳 。及 各本作又 常人之情,遠,雖大莫不忽之,近,雖小莫不存之。夫何故哉?誠以交賒相奪,識見異情也。三年喪不內禦,禮之禁也。莫有犯者。酒色乃身之仇也,莫能棄之。由此言之,禮禁交 原訛文,今正。各本奪。舊校亦刪 雖小不犯,身仇賒 各本字奪,舊校亦刪 雖大不棄。然使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旋害其身,雖愚夫不為。明天下之輕於其身,酒色之輕於天下 七字原鈔奪,從舊校及各本加 ,又可知矣。而世人以身殉之,斃而不悔,此以所重而要所輕,豈非背賒而趣交邪?智者則不然矣。審輕重然後動,量得失以居身;交賒之理同,故備遠如近 原鈔近下有一四字,疑而之訛。各本無 。慎微如著,獨行眾妙之門 程本訛閑 ,故終始無虞。此與夫耽欲而快意者,何殊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