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上)(1 / 3)

宋之說話人,於小說及講史皆多高手 名見《夢粱錄》及《武林舊事》 ,而不聞有著作;元代擾攘,文化淪喪,更無論矣。日本內閣文庫藏元至治 一三二一——一三二三 間新安虞氏刊本全相 猶今所謂繡像全圖 平話五種,曰《武王伐紂書》,曰《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曰《秦並六國》,曰《呂後斬韓信前漢書續集》,曰《三國誌》,每集各三卷 《斯文》第八編第六號,鹽穀溫《關於明的小說“三言”》 ,今惟《三國誌》有印本 鹽穀博士影印本及商務印書館翻印本 ,他四種未能見。其《全相三國誌平話》分為上下二欄,上欄為圖,下欄述事,以桃園結義始,孔明病歿終。而開篇亦先敘漢高祖殺戮功臣,玉皇斷獄,令韓信轉生為曹操,彭越為劉備,英布為孫權,高祖則為獻帝,立意與《五代史平話》無異。惟文筆則遠不逮,詞不達意,粗具梗概而已,如述“赤壁鏖兵”雲:

卻說武侯過江到夏口,曹操舡上高叫“吾死矣!”眾軍曰:“皆是蔣幹。”眾官亂刀剉蔣幹為萬段。曹操上舡,荒速奪路,走出江口,見四麵舡上,皆為火也。見數十隻舡,上有黃蓋言曰:“斬曹賊,使天下安若太山!”曹相百官,不通水戰,眾人發箭相射。卻說曹操措手不及,四麵火起,前又相射。曹操欲走,北有周瑜,南有魯肅,西有陵統甘寧,東有張昭吳苞,四麵言殺。史官曰:“倘非曹公家有五帝之分,孟德不能脫。”曹操得命,西北而走,至江岸,眾人撮曹公上馬。卻說黃昏火發,次日齋時方出,曹操回顧,尚見夏口舡上煙焰張天,本部軍無一萬。曹相望西北而走,無五裏,江岸有五千軍,認得是常山趙雲,攔住,眾官一齊攻擊,曹相撞陣越去。……至晚,到一大林。……曹公尋滑榮路去,行無二十裏,見五百校刀手,關將攔住。曹相用美言告雲長:“看操亭侯有恩。”關公曰:“軍師嚴令。”曹公撞陣卻過。說話間,麵生塵霧,使曹公得脫。關公趕數裏複回,東行無十五裏,見玄德,軍師。是走了曹賊,非關公之過也。言使人小著玄德 案:此句不可解 。眾問為何。武侯曰:“關將仁德之人,往日蒙曹相恩,其此而脫矣。”關公聞言,忿然上馬,告主公複追之。玄德曰:“吾弟性匪石,寧奈不倦。”軍師言:“諸葛赤 亦? 去,萬無一失。”…… 卷中十八至十九頁

觀其簡率之處,頗足疑為說話人所用之話本,由此推演,大加波瀾,即可以愉悅聽者,然頁必有圖,則仍亦供人閱覽之書也。餘四種恐亦此類。

說《三國誌》者,在宋已甚盛,蓋當時多英雄,武勇智術,瑰偉動人,而事狀無楚漢之簡,又無春秋列國之繁,故尤宜於講說。東坡 《誌林》六 謂:“王彭嚐雲:途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在瓦舍,“說三分”為說話之一專科,與“講《五代史》”並列 《東京夢華錄》五 。金元雜劇亦常用三國時事,如《赤壁鏖兵》、《諸葛亮秋風五丈原》、《隔江鬥智》、《連環計》、《複奪受禪台》等,而今日搬演為戲文者尤多,則為世之所樂道可知也。其在小說,乃因有羅貫中本而名益顯。

貫中,名本,錢唐人 明郎瑛《七修類稿》二十三,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二十五,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四十一 ,或雲名貫,字貫中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一百七十七 ,或雲越人,生洪武初 周亮工《書影》 ,蓋元明間人 約一三三○——一四○○ 。所著小說甚夥,明時雲有數十種 《誌餘》 ,今存者《三國誌演義》之外,尚有《隋唐誌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傳》等;亦能詞曲,有雜劇《龍虎風雲會》 目見《元人雜劇選》 。然今所傳諸小說,皆屢經後人增損,真麵殆無從複見矣。

羅貫中本《三國誌演義》,今得見者以明弘治甲寅 一四九四 刊本為最古,全書二十四卷,分二百四十回,題曰“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起於漢靈帝中平元年“祭天地桃園結義”,終於晉武帝太康元年“王濬計取石頭城”,凡首尾九十七年 一八四——二八○ 事實,皆排比陳壽《三國誌》及裴鬆之注,間亦仍采平話,又加推演而作之;論斷頗取陳裴及習鑿齒孫盛語,且更盛引“史官”及“後人”詩。然據舊史即難於抒寫,雜虛辭複易滋混淆,故明謝肇淛 《五雜組》十五 既以為“太實則近腐”,清章學誠 《丙辰劄記》 ,又病其“七實三虛惑亂觀者”也。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如敘羽之出身豐采及勇力雲:

……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五寸,髯長一尺八寸,丹鳳眼,臥蠶眉,麵如重棗,聲似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某也。”紹問見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亂棒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廣學;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誅亦未遲。”……關某曰:“如不勝,請斬我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某飲了上馬。關某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寨外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卻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第九回《曹操起兵伐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