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前,算做“人類的殃禍”的,是老、病、貧、死。近來更有了別樣的算法,將浪費、無智這些事,都列為人類之敵了。對於浪費,尤其竭力攻擊的人,有英國的思想家威爾士。
這浪費的事,我們可以從各種的方麵來想。一說浪費,先前大抵以為是金錢。然而金錢的浪費,卻是浪費中的微末的事。我們的稱為浪費的,乃是物質的浪費,精神的浪費,時光的浪費。而我們尤為痛切地感到的,是精神的浪費有怎樣地貽害於人類的發達。毀壞我們的幸福者,便是這無益的精神的消費。如果從我們的生活裏,能夠節省這樣的無益,則我們各個的幸福的分量,一定要增加得很多。例如,對於諸事的杞憂呀,對於世俗的顧忌呀,就都是無益的精神的浪費。
二
但在我們以為好事情的事情之中,也往往有犯了意外的浪費的。例如,讀書的事,便是其一。
如果我們將打球和讀書相比較,則無論是誰,總以為打球是無聊的遊戲,而讀書是有益的勞作。但在事實上,我們也常有靠打球來休息疲倦的身心,作此後的勞役的準備,因讀書而招致無用的神經的亢奮,妨礙了真實的活動的。要而言之,這也正如在打球之中,有浪費和非浪費之別一般,同是讀書,也有浪費與否之差的緣故。
尤其是,關於讀書,因為我們從少年以來,隻學得誦讀文字之術,卻並未授我們真的讀書法,所以一生之中,徒然的浪費而讀書的時候也很多。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地讀書呢?
三
我在這裏所要說起的讀書,並不是指聊慰車中的長旅,來看稗史小說那樣,或者要排解一日的疲勞,來誦詩人的詩那樣,當作消閑的方法的讀書。乃是想由書籍得到什麼啟發,拿書來讀的時候的讀書。現在是,正值新涼入天地,燈火倍可親的時候了,來研究一回古人怎樣地讀書,也未必是徒爾的事罷。
四
無論誰,在那生涯中,總有一個將書籍拚命亂讀的時期。這時期告終之後,才始靜靜地來回想。自己從這幾百卷的書籍裏,究竟得了什麼東西呢?怕未必有不感到一種寂寞的失望的人罷。這往往不過是疲勞了眼,糜爛了精神,涸竭了錢袋。我們便也常常陷於武斷,以為讀書是全無益處的。
然而,再來仔細地一檢點,就知道這大抵是因為沒有研究讀書的方法,所以發生的錯誤。在天下,原是有所謂非常的天才的。這樣的人們,可以無須什麼辦法,便通曉書卷的奧義,因此在這樣的人們,讀書法也就沒有用。例如,有一回,大穀光瑞伯看見門徒的書上加著朱線,便大加叱責,說是靠了朱線,僅能記住,是不行的。但這樣的話,決不是我們凡人所當仿效。我們應該一味走那平凡的,安全的路。
五
這大概似乎方法有四種。第一的方法,是最通行的方法,就是添朱線。
那線的畫法也有好幾樣。有單用紅鉛筆,在旁邊畫線的;也有更進而畫出各樣的線的。新渡戶博士,是日本有數的讀書家;讀過的東西,也非常記得。試看先生的讀過的書,就畫著各種樣子的線,顏色也分為紅鉛筆和藍鉛筆兩種類:文章好的地方用紅,思想覺得佩服的地方用藍,做著記號。而且那線,倘是西洋書,便分為三種:最好的處所是下線(underline),其次是圈(很大,亙一頁全體),再其次是頁旁的直線。
英國的碩學,威廉哈彌耳敦(William Hamilton)這樣說:——
“倘能妙悟用下線,便可以得到領會重要書籍的要領的方法。倘照著應加下線的內容的區別,例如理論和事實的區別,使所用的墨水之色不同,則不但後來參照時,易於發見,即讀下之際,胸中也生出一種索引一般的東西來,補助理解,殊不可量度。”
這下線法,是一般讀書人所常用的,如果在餘白上,再來試加記注,則讀書的功效,似乎更偉大。
這方法裏麵,又有詳細地撮要,以便記憶的人;也有將內容的批判,寫在上麵的人。倘將批評寫在餘白上,當讀書的時候,批評精神便常常醒著,所得似乎可以更多。這一點,是試將偉大的學者讀過的書,種種比較著一研究,便大有所得的。
六
其次的方法,是一麵讀,一麵摘錄,做成拔萃簿。這是古來的學者所廣用的方法,有了大著述之類的人,似乎大概是作過拔萃的。聽說威爾遜大統領之流,從學生時代起,便已留心,做著拔萃。現代英國的大政治家,且是文豪的穆來卿,也這樣地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