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無援(1 / 1)

其實,是從什麼地方都沒有救援來。到了戰鬥的第五天,顯然知道友軍戰敗:布爾塞維克戰勝了。先前是將希望係在從戰線回來的軍隊上的,但這些軍隊一進墨斯科,便立刻幫了布爾塞維克,向作為派來救援的對象的這一邊,猛烈地攻擊起來。

可薩克兵停在山嶺上,動也不動。在克拉斯努易門附近戰鬥了的將校部隊,有的降服,有的戰死;在萊福爾妥夫的士官候補生部隊,則會被殲滅了。

以正義的戰士自居的臨時政府的擁護者們,也嵌在鐵圈子裏,進退兩難了。

抗爭了,但已經沒有希望。

大家大概知道,早晚總隻得讓步了。

伊凡在黑衣修士將亞曆克舍的聖骨運進地道去的那一夜,便已省悟了這事情……然而他不使在臉麵上現出這紛亂的,被壓一般的心情,還要英氣勃勃地說道:

“戰鬥呀,誰有正義,就勝的。”

但是,大家都意氣悄然。第一,是彈藥用完了。士官學校的兵士和門衛,到市街去,買了紅軍和喝醉了的兵士所帶的彈藥,藏在衣袋裏,拿了回來,士官候補生們也化裝為兵士坐摩托車到紅軍的陣營去,采辦彈藥,有時買來,有時被殺掉了。……

十一月一日的全夜,在克萊謨林防禦者,是最可怕的夜。可薩克兵和騎兵部隊,已從戰線回來了,但在穆若克附近,就被抑留,結果是宣言了不願與蜂起的民眾為敵。這消息,由一個人的手送到亞曆山特羅夫斯基士官學校來,又傳給克萊謨林和各哨位。士氣沮喪了。彈藥已完,糧食無幾,負傷者又很多,白軍就完全心灰意懶……而最大的打擊,則是斷盡了希望得到救援的線索。

這之際。敵人增加了兵力,身上穿起軍裝來。又敏捷,又勇敢,又大膽的水兵,到處出現。而且用著有大破壞力的六吋口徑炮,在轟擊克萊謨林的事,也證實了。

市廳的房屋,受了猛烈的射擊,藏在那裏麵,對於克萊謨林防禦者給以許多幫助的市參事會和社會保安委員會的人們,也隻好搬到覺得還可以避難的克萊謨林裏來了。

然而意氣的銷沉和絕望,是共通的,總得尋一條出路。

這一夜,培克萊密綏夫斯卡耶塔的上層,遭了轟毀,思派斯卡耶塔為炮彈所貫通,尼古拉門被破壞,烏思班斯基大寺院的中央的尖塔和華西理·勃拉建努易寺院的圓蓋之一,都被炮彈打中了。

看起來,克萊謨林也不久就要收場。

伊凡在這一夜裏,在克萊謨林裏麵,在卡孟努易橋,也在士官學校。

到處浮動著絕望的空氣。士官學校內,公然在議論投降,隻有少壯血氣的人,還主張著繼續戰鬥。

“投降布爾塞維克——是恥辱。我們不讚成。我們還是衝出郊外去,在那裏決一個勝負罷。”

這主張很合了伊凡的意:到郊外去,一個對一個戰鬥,來決定勝敗,那是很好的。待到輪到他發言的時候,便說道:

“應該戰鬥的。我想,如果再支持些時,布爾塞維克便將為工人所笑,所棄了。我說這話,就是作為一個工人……”

伊凡的話,很受拍手喝采了,然而敏感如一切敏感的辯士的他,卻在心中覺著在聽他的議論者,乃是失了希望的疲乏已極的人們……然而出路呢?!出路在那裏呢?必須有出路!必須有得勝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