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目前的部隊,中央軍37軍,糊棕男的部隊,東北軍都是新調至西北地區,準備圍剿中央紅軍的。

常駐本地的寧馬部35師,此前被紅25軍團打怕了,這時在固原的騎兵團,已經做好逃跑準備,是防範紅軍進入寧州省的大本營中寧的。盧大長呢,根本就不用多說,臘子口一戰,損失極大,劉竟這個攪局者用詭計騙開臘子口的防線,陝甘支隊一路上如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吃好了,也休整好了身體,帶走了甘南地區的他的大批軍火。這時在臨潭,估計在舔舐傷口,無論常大總裁如何命令,他是絕對不會輕易出動,龜縮在城裏的。

東北軍更不用說,九一八失土入關,士兵和基層軍官,都是背著巨大的輿論壓力,根本不想打,這是有力的一麵。

在前敵會議上,軍委決定經由武山以北的鴛鴦鎮渡過渭水,還是和曆史上一樣的打法,聲東擊西,小股部隊打天水,主力進行強行軍,這個時節正是渭水的枯水季,渡河可以直接從河床上走過去。之後的一路上,要翻山越嶺過榜羅鎮,直接到通渭縣城,在進行修整, 這一路上,行程足足要走直線距離三四百裏,實際距離要超過六七百裏的路程,劉竟向中央提議,他領導一支小隊,在敵人的第一道防線上大造聲勢,把武山和擾亂一番。

“你需要多少人?人少可辦不成大事啊。”一眾領導都不知道,劉竟已經用後世敵後特種作戰的方法,攪動局勢幾次了。

“首長們,七十人足矣,不過我需要帶上兩部電台,外加多帶兩門60迫,根據敵人動向,隨時向中央報告情況,請首長們放心,敵人會被積極調動起來的!”劉竟許諾。

為了放心,增加的四十多人,都是從特科團和警衛營中選出來的,軍委的禦林軍,劉竟向教員打了報告,專門要了一個人,這個人,是三縱隊第13大隊大隊長,我黨我軍曆史上最傳奇的人物,經曆十分傳奇的,同時也是一個戴著眼鏡的,一向喜歡開玩笑的十分頑皮的,十分熱心腸的,後來的386旅旅長,四兵團司令,和知名最高學府的校長,成舒康。這次見麵,十分有趣,被

“誒誒誒!小心!劉靖寧同誌,怎麼這麼不小心啊,哈哈哈哈哈·····”第一次見麵,就被這個傳奇人物上了一課,哈達鋪東北方向的一座庭院裏,劉竟剛開門,就被旅長同誌放在門框上的草灰弄得灰頭土臉,他躲在拐角處,看著自己的傑作,笑得前仰後合。劉竟呢,則是灰頭土臉,十分狼狽。

“噗,噗噗噗,啊呸,旅···啊不是,成大隊長,成舒康同誌,您怎麼還作弄陝北蘇區的同誌呢?”劉竟顧不得狼狽,佯裝生氣。

其實心裏很高興,有這樣一位老將在,戰鬥會十分順利。

“這可怪不得我,主席他們下命令,要我跟你行動,你也不跟我見幾次麵,、還專門找主席他們打報告,專找我,我想著13大隊還有任務呢,不同意,結果幾個大老總都說要我跟你會合,我想著,你應該不是個難說話的人,就想著作弄一下你,說不定你就放過我了,草灰就是跟你就鬧著玩嘛,哈哈。”

“別鬧了,老同誌,有事需要你呐,沒你在,我覺得不安穩!”劉竟對他說道。

“哦!我倒要聽聽怎麼需要我,咦,聽你口音,你是嶽州人?”成舒康問道,“我原先是三軍團噠,後來在第四次圍剿負傷,再後來,我找副主席同誌申請探查西部的任務,輾轉一個人到的陝北呢,這事等到了根據地再說吧,隊長同誌,這次找你,就是在渭河防線上搞破壞,就七十人,需要騎馬機動作戰,大幅度調動敵人。”

“哦,看樣子還是要渡過渭水,走敵人縫隙穿過去,佯攻的部隊已經往天水趕去了,你這次隻怕是直接跟軍委彙報的想法,幾個領導就都同意了。我倒是沒問題,你打算怎麼調動敵人呐?”成大隊長不懷好意的說道,“要是不能大幅調動敵人,我看你怎麼辦,你的方案如何呢?”

“我的方案如下,70人,仍然是騎馬機動,多帶兩門迫擊炮,補充上一百多發炮彈,在敵人的渭水防線上攪和一番,掩護主力部隊通過,至於購買的一百多匹犛牛,盡快在兩天時間內消耗一部分,藥材和其他物資,由小隊的十人和軍委縱隊的一個營負責趕馬押送,從武山縣過境。隻要把敵人調動到天水,物資和人員就能及時到達蘇區。”劉竟回答。

“那要我做什麼呐?”成舒康不解。

“居中指揮,這可是我第一次帶著電台作戰,你老人家得替我掌舵。”劉竟說著,一個巴掌輕打在背上,“你個臭小子!我才三十多,怎麼成了老人家了?好吧!看在副主席的麵子上,幫你一次!”

“好嘞!”

在會議上,教員等一眾大領導強調:非必要不同國民黨軍作戰,盡量吸引敵人,佯攻主力仍然做出攻擊天水的姿態,小隊二十人,先在51軍114師駐防的武山縣城,再到51軍113師的駐地徽縣,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