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人在哈達鋪以西的地域,進行整裝待發,人手三支槍:一長-步槍或輕機槍,兩短-手槍或者衝鋒槍,子彈每人步槍彈300發,手槍彈五百發,外加3門60迫擊炮,全小隊分成了五人小組,和兩個火力支援小組-就是炮兵班,人數比較多,12人管3門炮,由我軍最熟悉的迫擊炮戰術大師張承同誌訓練的炮組,其餘人員除了劉竟自己的7人警衛班,還有23個從陝甘一起出來的兵,剩下的全都是經曆了兩萬五千裏遠征的神人,當然,還有成舒康,這位我黨最著名的六邊形戰士,在整裝期間,劉竟擬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在天水武山兩線間做比較大的動作,襲擾東北軍51軍,並造成敵人之間的通信混亂——讓各軍閥之間本來已經不堪重負的通訊,變得更加雪上加霜,類似陝甘蘇區第二次反圍剿那樣,製造一場戰爭迷霧,七十人一分為二,一隊去武山,帶上兩門炮,一隊去天水,隻帶一門炮。
一、首先是武山縣的東北軍51軍114師,擬定於9月24日夜,采取夜間摸哨的行動,摸進城中敵人軍火倉庫和電台室,而後發起火力突襲,在城內找到軍火庫位置後,采取迫擊炮急速射擊的方法,引爆軍火庫,同步控製住電台室,向長安城發報:共軍主力正向東攻擊,意在渡過渭水直取陳倉(寶雞),對長安產生重大威脅,而後出城埋設炸藥,阻斷渭水周邊通往武山的公路。
二、武山戰鬥發起後4個小時內,迅速撤出戰鬥,隨後9月24日夜晚1點,在天水方向進行突擊,天水方向,提前截斷渭水周邊公路,同步複製武山縣的戰鬥,攻擊敵113師師部,同時進行心理戰攻勢,告知抗日大局,顧全大義,隨後部隊向北直接到榜羅鎮與主力會師,向陝北繼續開進。
70人特遣小隊在戰前,劉竟做了一份簡報,給成隊長看,成隊長略有些疑慮:“這麼長的路程,戰士們能吃得消嗎?”
“經曆過四渡赤水的主力,加上陝甘當地的戰士指路,哦該(怎麼,湘州口頭禪)就不行嘞,你相信我吧!之前上陝甘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就這麼幹過,晉州旅涼殺惡霸,打陝中的84師、陝北的86師,我都是這麼幹的,敵人的臍帶就是後勤線,指揮機構就是大腦,更何況,我們是騎馬機動,趕上主力部隊也會更快,軍委的意圖是避免和國軍正麵作戰,這個原則我不會忘記的,我們搞出了動靜,遠在長安的小張肯定會要求部隊進行撤回的。這樣,路上行進,戰士的傷亡也小些,正麵會少很多壓力的。”劉竟耐心解釋道。
“那麼,我帶領哪一支隊伍呢?”成舒康又問。
“武山的這支,這邊的情況,你沒我熟悉,就算有詳細地圖,你也不能去天水打,完成了任務就強行軍去榜羅,跟主力會合。”劉竟可不敢動這個金疙瘩,將來他可是指揮386旅的旅長,給予日寇沉重打擊的重要指揮官,在十三年後,在豫州策應中野,華野,指揮中央的直屬縱隊第四兵團,再後來培養尖端人才的知名學府的校長。
“為麼子,你看不起我這個老兄?”成隊長不滿,“我要去天水,路途遙遠,危險更多!你這個小同誌怎麼想的,自己去危險的地方,看不起我這個原幹部團團長?我之前打的硬仗,可比你多!”
“不可以,你這個老同誌!”劉竟生怕他亂來,“作為一名紅軍指揮官,你要聽從指揮,你是黨的高級幹部,這是九死一生的任務,萬一出了問題,我擔待不起!我雖然作戰經驗沒你多,但在陝甘待了幾年,這裏的地形,總還是比你熟悉,我也比你年輕,身體好!你還打算去天水,你的腿不要了嗎?你還在滬都被捕,受過傷,身體最重要,沒個好身體就沒有好本錢!”劉竟想起,他的右腿受過傷,滬都治療和特科生涯被敵人抓捕,給他的身體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後來他不到60歲就走了。
“我參加革命早,我22年就入了黨,你的黨齡比我還高?既然是紅軍的指揮官,我又是黨的幹部,軍隊的指揮員,作戰經驗也比你多。我怎麼可以躲在後邊,我肯定要承擔最嚴峻最危險的任務!天水的小隊麵臨的是最危險的任務,怎麼可以你去?你才25歲,我比你大7歲,你要是認我是你老兄,就聽我的!我帶領天水的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