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贛商文化讀本/李祿元主編.—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8ISBN978-7-5493-8466-2Ⅰ.①贛…Ⅱ.①李…Ⅲ.①商業史—江西Ⅳ.①F729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9)第059536號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100805網址www.juacp.com印刷南昌市光華印刷有限責任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00mm×1000mm1/16印張13字數210千字版次2019年8月第1版2019年8月第1次印刷書號ISBN978-7-5493-8466-2定價34.00元贛版權登字-07-2019-223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書

●!

贛商,史稱“江右商幫”,興起於宋代,繁榮於明清兩代,是一支曾與晉商、徽商鼎足而立的商業群體,稱雄中華工商業界九百多年,留下了“無江西商人不成市”的傳奇。勤勞智慧的贛商群體曆經幾百年的傳承與創新,形成了具有鮮明的江西特色、深厚的曆史底蘊、豐富的思想內涵的贛商文化。贛商文化是中華商業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江右商幫曾一度輝煌,也曾一度衰落。新時代呼喚現代贛商,重塑贛商精神時不我待。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傳承贛商文化、重塑贛商的進程中,江西人胸懷天下、注重誠信、敢打敢拚,造就了一大批在世界各地有實力、有特色的贛商企業,也成就了一大批有名氣、有擔當的現代贛商。他們有著比先輩們更開放的思想、更先進的理念、更開闊的眼界、更豐富的知識、更卓越的膽識、更無畏的氣概,而先輩們的勤勞節儉、誠信務實已成為融入現代贛商血液中的優秀基因。新時代呼喚新贛商。“厚德實幹、義利天下”的贛商精神,正在凝聚贛商智慧,彙集贛商力量。贛商正在成為新時代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西“商賈負販遍天下”的景象日趨重現。今天的贛商不僅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更成為推動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書

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職業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出台為職業院校的發展提供了具體行動指南。職業教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技能人才培養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現代贛商群體的形成,首先在於現代贛商人才的培養。擔任校長以來,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作為江西省商務廳主辦的一所職業院校,學校應該如何傳承好江右商幫曆史文化,讓每個學生既學會創業本領又學會專業技能,都成為有用之才,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為此,近年來,學校勇於擔當,明確以“現代贛商培養搖籃、技能人才培育基地”為辦學定位,提出文化強校戰略,致力於傳承江右商幫曆史文化,毅然擔負起培養現代贛商的曆史使命,並塑造以創新創業為核心的價值觀,把創業教育提升到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的更高位置,讓學生在校不僅要學會專業技能,還要學會創業本領。

為有力傳播贛商文化,大力宣傳贛商“崇尚道德、講究誠信、團結協作、互利共贏、和諧共生”的經營理念,在全校形成“講好贛商故事、弘揚贛商精神”的濃厚氛圍,學校特組織教師編寫了《贛商文化讀本》。本讀本包括“商的起源”“中國十大商幫”“江右商幫發展史”“現代贛商崛起”和“現代贛商走向未來”五個部分,從曆史的角度和文化的層麵,對贛商的形成、發展進行了全麵梳理,立體展示了江右商幫文化內涵,彰顯贛商精神,熏陶學生誠信品質,激發學生進取精神,充分展現了我校致力於傳承贛商文化的信念。

我們深知贛商文化的研究起點高、難度大,由於時間倉促,研究條件和研究能力有限,這本《贛商文化讀本》自然不盡如人意,其中的錯誤與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江西省商務技師學院院長李祿元江西省商務學校校長2019年5月書

第一章商的起源/001一、古代商業概況/001二、古代商業的特征/009三、經商之道/014四、商賈百態/019五、商人群體/021第二章中國十大商幫/026!

一、山西商幫/026\"二、徽州商幫/030三、陝西商幫/035四、山東商幫/041五、洞庭商幫/045六、龍遊商幫/049七、寧波商幫/053八、廣東商幫/058九、福建商幫/063十、江右商幫/067第三章江右商幫發展史/069一、江右商幫的興起/070二、江右商人的特征/073書

!\"#$%&三、江右商人遵行的準則/074四、江右商人遍布全國/078五、江右商的標誌性建築———萬壽宮/083六、各地會館介紹/088七、江右商幫名人傳/099八、江右商十大家族/115九、江右商幫的沒落/128十、贛商精神財富/133第四章現代贛商崛起/136一、現代贛商傑出代表/136二、新時代贛商精神/140!!\"三、現代贛商創業故事/145四、現代贛商,江西崛起的強動力/168五、現代贛商闖四海/173六、這十位贛商正領跑全球/175第五章現代贛商走向未來/179一、現代贛商突圍之路/179二、江右商幫興衰史帶給現代贛商的啟示/183三、擁抱新時代———首屆世界贛商大會/187四、把握新機遇,吃下“定心丸”/190五、實現新作為———現代贛商發展探討/193參考文獻/199書

!\"#$%&''''!\"#$%&''''(一、古代商業概況原始時代,人們共同對抗自然,生產力有限,未能形成分工。不斷改進的勞動工具增加了人們的生產力,生產物過盛衍生了原始的交換。這些交換一開始具有偶然性,後漸漸變得經常而刻意。據《易經》所載,神農氏曾在日中設市以“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這可算是原始的市集。!!\"在遠古時期,商部落就以善於交換出名,傳說他們的祖先曾駕著牛車遊走部落之間,進行交易。曆史學家們相信,詞語“商人”“商業”就是來源於商部落的名稱。

人們先稱到處販賣的人為“商”,在固定地方售物的人叫“賈”,即所謂“行商坐賈”,後來則逐漸統稱為他們為“商人”。由此引申,出售的生產物便叫“商品”,專門從事交換的行業則稱為“商業”。

商部落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南部地區,部落始祖名叫契。因契跟隨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此。契的第十代孫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紀)。王亥從事牧業而擅長經商。他的第四代孫子湯滅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遷都至殷,故商又稱殷,而商人仍自稱為商。後來,周滅殷以後,周公(姬旦)告訴殷的遺民,要求他們繼續經商。

因殷商之人善於經商,周朝人便將從事這種行業的人稱為商人。

什麼是商業?《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以買賣的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簡單來說,商業是指販賣貨物以謀利。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便會出現分工和生產物過盛,於是逐漸形成商業。夏商周時期是商業的萌芽階段,僅限於生產者之間直接的物物交換。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商業出現了第一次飛躍,金書

!\"#$%&屬貨幣的使用愈來愈多。進入漢唐之後,商業發展勢頭更為強勁,出現了許多全國乃至世界著名的商業大都市。宋元以來至明清(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幾百年間,商業開始步入成熟階段。

商務,廣義概念是指一切與買賣商品及服務相關的商業事務,狹義概念即指商業或貿易。商務的發展源於貿易,貿易的核心在於交換。起初是偶然的物物交換,後來發展到經常性的商品交換;起初是氏族間的交易,後來發展到國家間的貿易;起初是商品的交換,後來發展到商品、勞務、服務、技術、信息等全方位的交換。

在人類商務發展的曆史進程中,有一條跨越千年曆史和千山萬水的神奇商路———古絲綢之路。古絲綢之路興起於21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繼續延伸,海上絲綢之路逐漸成熟;兩宋時期國內貿易和邊境貿易蓬勃發展;元朝時期中國成為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經濟最發達、生活最富庶的國家;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堪稱“大航海時代”的先驅。古絲綢之路貫穿古代中國、阿富汗、印度、阿姆河—錫爾河地區、!!\"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通過地中海到達羅馬,全長7000多千米,成為連接亞歐非貿易的動脈、融彙東西方文明的橋梁。

無商難發展,商貿興盛世。從張騫出使西域到鄭和下西洋,從大漠駝鈴聲脆到海上雲帆高漲,成就了跨越千年的商貿繁榮。由此可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交換史,人類社會因為有了商務活動而變得更加繁榮。

(一)夏商周時期1!\"#!$商業形成後,交換商品的品種漸漸增加,為了方便交易,人們發明了貨幣。商代最初的貨幣是海貝,由於數量不敷應用,後來就以貴重商品銅為原料做成貝幣。九流百家街市圖書

!\"#$%&''''商代統治者居住的城市稱“邑”,人們交易的場所為“市”。最初的市和城是分隔的,後來為了切合統治者的需要而遷到邑之內。市內還有各式各樣的“肆”,也就是店鋪。《詩經·商頌·殷武》雲,“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描繪的正是商都繁榮的景象。

相傳商代君主善治宮室,中設九市。薑太公呂尚就曾在朝歌(當時商王朝的首都,即今河南省淇縣)和孟津(於今河南省孟津縣境內)的市肆裏幹過“負販”,以屠宰薑太公呂尚像和賣酒營生。

!!\"晉代陶製牛車模型,商族的祖先王亥就是駕著這種牛車到處營商2!\"#$%商代可謂因商而起,因商而亡。周武王在商人呂尚的輔佐下,起兵推翻了奢侈暴戾的商紂王,建立了西周。西周時,商業被列為“九職”之一,由官府控製,利潤也歸官府。這時的商品不外乎奴隸、牛馬、珍寶等,貨幣主要用銅鑄成。

西周時期的交易必須在市內進行,官府設有專門的市場管理官職,如“賈師”管理市場的物價,“胥師”管理貨品的真偽等等,各官又共同統屬於“司市”之下。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開始了中國曆史上的東周(春秋戰國)時代。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變化,商業發展達至前所未有的水平,進入了中國商業史上的第一次飛躍。

4,-$%#.\/東周時期,過往的奴隸大都得以解放,能獨立從事耕作或手工業,生產更趨向書

!\"#$%&商業化。這時期諸侯國林立,紛紛興築都城。這些都市位居津要,自然成為商品集散的最佳地段,因而漸漸發展成大大小小的商業城市。趙國的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齊國的臨淄(今山東省臨淄)、秦國的鹹陽(今陝西省鹹陽市東郊)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商業城市。城市內往往設有不止一個市,作為商品交換的固定場所,市的四周有市門,設市吏管理。市內列肆成行,商品分類出售。戰國時期,市上的商品種類更加豐富,吃的有米糧和各種禽畜,用的有綢布、皮貨、衣履、刀劍,還有各式奢侈品如珠寶、玉器、象牙床、千裏馬、狐裘之類,無不具備,而且出現了為買賣雙方議價說合的“牙人”。

5!\"#$%商品交換的頻繁促進了貨幣製度的發展。中國金屬貨幣起源悠久,在春秋中晚期的使用更加廣泛,各國都自行鑄錢,如要進行貴重商品的交易,則使用黃金。

此外,由於經濟活躍,以放債營生的行業也漸漸盛行。著名的孟嚐君也曾經營高利貸活動,據說他貸錢給封邑內的農民,一次所收的利息就達十萬錢之多,利率!!\"高達100%,稱為“倍貸”。

栩栩如生的玉鹿是古代飾有七牛的銅製儲貝器,市場上的奢飾品之一古時用貝來進行交易(二)秦漢魏晉時期1&''''()*#+,-.

秦王朝盡管是一個短命王朝,然而它開創了大一統局麵。秦始皇為鞏固統一書

!\"#$%&''''而下令頒行一係列措施,如拆毀原諸侯國間互防的長城、開辟道路、統一車軌,都方便了商品流通全國。至於具體的經濟措施如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更是從根本上方便了貿易。可是,因為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秦代商業始終未能活躍發展,但卻為兩漢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2!\"#$%&漢朝時期,全國有許多規模很大的商業都市,如長安、洛陽、邯鄲、臨淄、成都等。長安城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重要的貿易中心。城西北角的東、西九市不僅是繁華熱鬧的商業區,有專門的酒市、牛市、馬市等,而且還有很多手工業作坊。隨著西域的開通,對外貿易也開始發展起來。

漢高祖劉邦登基之後,曾仿效秦朝實行抑商政策,頒布了賤商之令。這樣使商人的地位貶得很低,以致有身份的人並不親自入市,通常由家中的仆役去買東西。

法律還規定商人不許“衣絲乘車”,不得“仕宦為吏”,同時對商人加倍征稅。不過,賤商令主要是從政治上貶低商人,經濟上並沒有過多幹預,因此商人盡管受到了歧視,買賣卻仍舊做得很興旺。!!\"賤商令頒布五年後,劉邦就去世了,到惠帝和呂後當政時,對商人的種種限製漸漸地鬆懈。到了漢武帝時,對商業活動的幹預又重新增多,對大宗的商品交易實行嚴厲管製,鹽、鐵、酒等都在專賣之列。

3''''(%)#*+魏晉南北朝是個動蕩的年代,大大拖慢了商業的發展。這時期的南方的社會相對較穩定,促使大批北方人南遷,大力發展了南方的經濟。建康(今南京市)、成都、番禺(今廣州市)等南方城市,都是當時全國主要的商業城市。

建康城是其中規模最大的,內有四個市,商販密集,店鋪眾多,既有供貴族消費的奢侈品,也有普通百姓必需的生活用品。番禺是當時的海外貿易中心,有許多犀角、象牙、玳瑁、珠璣之類的奇珍異寶,是當時全國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描繪漢代集市情況的畫像磚書

!\"#$%&寧城胡市壁畫,漢時的寧城是進行中外貿易的商業區(三)隋唐時期隋唐時期,政治上的統一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這時期的交通網絡!!\"出現重大的發展,隋代開鑿了貫通南北水上運輸係統的大運河,以長安為中心的驛道也大大促進了全國的聯係,對經濟交流有莫大的幫助。

1!\"#$%長安、洛陽是當時世界上重要的商業貿易都市,商旅雲集,貨肆林立。唐初沿襲舊製,商業活動隻能在指定區域進行,收市時間也有嚴格的規定。隨著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宵禁製度愈來愈難以滿足人們的需要,於是夜市應運而生。

當時全國一些著名的商業城市,如長安、揚州、蘇州、杭州等地相繼出現了夜市。唐代詩人王建在《夜看揚州市詩》中寫道:“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描繪了揚州城徹夜喧囂的景致。唐代政府曾欲加禁止,然而效果不彰,夜市依舊興盛,有些地區甚至通宵達旦。

2&''''()*唐代,由於商業發展的需要,還出現了“櫃坊”和“飛錢”。

櫃坊是由邸店衍生出來的,最遲在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已出現。其經營的業務是代客商保管金銀財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時,憑“帖”(相當於支票)或信物提取。

書!\"#$%&''''飛錢,又稱便換,是中國產生最早的貨幣彙兌方式。當時,商人奔波於全國各地,隨身帶的貨幣主要是銅錢,又重又不方便攜帶。飛錢產生後,商人便可在京城將錢款交給各道進奏院(類似地方駐京辦事處的機構),或某個軍府、豪富家中,領取半聯票券,需要用時憑券到指定地點取錢。

櫃坊、飛錢的出現,免去了商人外出經商唐三彩錢櫃時攜帶大量銅幣及轉運的許多麻煩。

(四)宋元時期1!\"#$%&''''宋元時期是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的黃金時代,在碧波萬頃的南中國海上,各國商船穿梭往來。!!\"宋朝在廣州、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等地設置“市舶司”管理蕃商貿易。與兩宋通商的國家和地區中,往來最多的是大食,也就是今日的阿拉伯,更有不少大食人居住在宋境的“蕃坊”之中。自大食進口的主要是珠寶和香料兩大宗,包括乳香、龍涎香、珍珠、瑪瑙等,而中國出口到大食的物品則有瓷器、絲綢、金、銀和各類紡織品。

元代海上交通更加繁盛,泉州、廣州、慶元都是主要的貿易港口,其中泉州更被視為世界貿易中心。這清明上河圖中展現的鬧市些對外貿易都掌握在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手中。

2()*#+,宋代商業的一個突出變化是坊市製度的打破。漢唐時期的都市,實行封閉式的坊市分離製度。市民居住在坊內,商店集中在市內,坊與市四周築有圍牆,交易書

!\"#$%&也有時限。但從北宋開始,城內城外都可開設商店,而且相同行業的店鋪往往集中在一起,小賣行販也十分普遍。此外,因循千年的宵禁製度也被徹底取消,於是,有了夜市,有了酒樓,有了《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繁華。專門的娛樂場所瓦肆、勾欄的出現,為繁榮一時的元代雜劇表演提供了主要舞台。

3!\"#$%商業的繁榮導致了貨幣革命,北宋交子是世界上紙幣的雛形。交子鋪收入客戶現金,發給交子為憑。交子起初是彙票性質,後來成為與銅錢具有同樣職能的信用貨幣。元朝紙幣製度最為盛行,朝廷統一發行紙幣(俗稱“鈔”),通行全國。元代大部分時期不鑄錢,並禁止行用前代銅錢,除少數地區外,鈔是唯一通用的法定貨幣。

!!\"北宋交子元代紙鈔(五)明清時期1&''''()*+#,-江南的農業地位,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為證。到明清時期,農村兩大支柱產業──棉織業和蠶桑業的發展開始以市場為依托,有了濃厚的商品經濟色彩。

當時的商業大都會如南京、蘇州等地,聚集了全國的商賈。明人繪有《南都繁會圖》,清人所繪的《姑蘇繁華圖》,展現了南京和蘇州兩個商業中心的繁華。畫中店鋪眾多,招幌林立,一派興旺景象。

書!\"#$%&''''南都繁會圖2!\"#$%&''''()明清人的商業意識比前代大有提高。明中葉以後,社會上的商業風氣日益濃厚,就連鄙薄商賈的文人也加入了經商大潮。文人或鬻(音預,賣)字賣畫,或為富人撰寫墓誌銘。古文名家則編選文章賣給讀書人,獲利甚豐。婦女兒童也加入了商業生產,浙江普陀山附近鄉間的婦孺就抓住觀音誕辰的商機,出售紙錠、香燭等物。清代官員暗中經營當鋪、錢莊的更是不計其數。!!\"3*+,-.!\"%\/0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商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質優價廉的洋布流皇都勝跡圖入,使蘇鬆一帶棉紡織業急劇衰退,百裏不聞機杼聲。外國銀行資金的注入,使傳統的山西票號和錢莊的經營全麵收縮,最終不得不退守山西。紅頂商人胡雪岩想與英資彙豐銀行一較長短,以慘敗告終,胡也從此窮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