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請封(3 / 3)

她值得這樣的封賞。

從前她說想賺很多錢,用錢換尊重,換身份,換地位。她不是說說而已,她做到了。如今民間聲譽日隆,已經沒人敢小看她。

那時他說會幫她,他也會做到。她已經奠定了如此好的基礎,他怎麼能不推一把。

她不能因夫得封,因子得封也隻是個由頭。程向騰最想的,還是武梁因自已得封。

很快有人發言助聲,為程熙孝心發表大大一篇感言,說百善孝為先,如此純孝之人,讓人感佩莫名,朝廷更該大力褒獎,以倡孝風……

這才是真正程向騰的助威團出動,一時間你也感動我也感動,朝堂上“感動”一片。

再然後,就轉入了對武梁的歌功頌德了。這才是正題。

程向騰這方麵準備充分,但他不想讓旁人來提,直接點了工部的名。

武梁是京城名人,事跡鮮有人不知。但益水橋事件後,盛名仍隻在坊間,朝廷並沒有隻言片語的溢美之辭。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就算是工部,就算是朝廷,也不能白花了人家銀子,然後自己縮著頭連聲謝都不道,連聲頌都不稱。這不公平。

實際上工部也頗有些冤枉。當初是裕親王出的頭,隻說是他江湖行走結交的富商,出身貧寒為富不忘根本,願捐出銀子來修這裏修那裏。問及是誰,隻說人家行事低調,不願拋頭露麵。

既然如此,銀子不用白不用啊,用了建出來都是政績啊。工部當然很配合的花錢。

後來益水橋那麼一喧鬧,工部也才知道原來幕後是這位主兒啊。可那個鬧法,那是行事低調的樣子麼?

說實話如果知道是好,工部用不用她的銀子,那還真得掂量著來。誰都知道這位背後有定北侯呀,定北侯是那麼好相與的,白白給你銀子花?他回頭不找補點兒什麼回來,感覺都不太正常。

這會兒,看看,討債來了吧?

皇上不是不知道益水橋那事兒,後來程向騰私下提過,想以此為名替武梁請個封號,皇上未置可否。賜封號不難,問題是他也有顧慮。

自家親娘對這位一直不滿意,皇上當然不願意違著親娘意思。再說,太後也沒嫌棄錯,她的出身和名聲的確都是汙泥裏滾過的,偏這舅舅一心一意的非她不可。

再者那些臣子們,當初益水橋一辯更多是民間一夥子人眾,在職官員看熱鬧去的應該也不少,但沒有誰真的加入進去。但這絕不代表臣工們都思想開明能夠接受那女子。到時候引來一夥子人口誅筆伐的鬧騰,何必呢。

還有,也是最重要的,若這個封賞的口子一開,是不是以後富商們這麼捐賜一筆,就可以得封啊?那封號也太不值錢了吧。國庫不盈時候,允許商家們捐官是有的,但都是選的聲譽良好的商家,掛的也都是無實權的虛職,大湯還從來沒有過用銀子換封號的。

不過不得不承認,這位舅舅大人,用了個不錯的理由:因子封母。

皇上不動聲色,聽著下麵的發言。

工部被問到頭上,自然沉默不得,工部侍郎上前,憑記憶把武梁曆次的捐助一一表奏了出來,又引得虛應的感歎無數。

然後有人發問,聽說當初益水橋邊提到的善舉,比侍郎這表奏的,似乎多多了呀。

於是有人就接著完善補充,盡力做到不遺漏的,合理吹噓的把武梁的事跡羅列完整。

還有人專門收集了民意,據說民間有人給她立長生牌位呢,據說是民間口口相傳引人向善的精神領袖呢……

朝堂之上,不好召那些鄉野之人前來核證,皇上幹脆召了裕親王和程熙同來。

裕親王親證一切屬實。把武梁的不貪財不貪名,行事低調隻做對的,總結得頭頭是道。說和這位薑氏相處日久,越發覺得從她身上受益良多。或許不合朝廷禮法,但在他心裏,他真的已視其為晚輩,願象對自己的女兒一樣待之。

最後這位老親王還激昂文藝了一把,說因為武梁的慷慨與委托,使他得以參與很多善事,深覺助人快樂,佛祖都會微笑相看。還號召臣工們說:大家一起戒小氣貪婪,大家一起多多行善吧。

臣兒們默默:呸!

小程熙也再次表明請封其母的心,並且比程向騰表達得真情實意多了,說著說著還不管不顧的當眾哭將起來,說不隻是身為兒子心疼親娘,而是他娘值得他驕傲,值得他學習,值得他為她請封。

那當爹的在旁堅定的表示讚同,大言不慚道:不錯,皇上說舉人不避親,薑氏這樣的女子,天下絕無僅有!

同僚們:嘔!

說的也不算錯,人和人吧,哪有完全一樣的?連一塊石頭都可以說絕無僅有呢。

沒人拆這不必要的台,結那不必要的怨,因為大家都看出來,皇上意動。能有資格在朝會上占一席之地的,可沒有象不第秀才那樣傻xx的,反正武梁是個怎樣的人都不關他們的事。

不過到了下麵的環節,關於“這樣的人該不該受封”,以及“如何受封”等問題的討論時,大家便開始暢所欲言,花樣翻新的顯能耐了。

···

那一天,武梁記得,和平日並沒有什麼不同。酒樓裏客來客往,尤其一樓,酒令閑談,裝叉扯淡,喧鬧一片。忽然程向騰帶著程熙就過來了。

他們過來不算奇怪,奇怪的是,程向騰身邊,跟著個掂溜著撫塵的太監。

那太監在成兮酒樓門前一站,公鴨嗓一叫:“聖旨到,成兮酒樓掌櫃薑氏接旨!”直接嚇趴了一酒樓的人。

真的,公鴨嗓也不給人個清場避開的機會,直接在門口就嚷嚷。樓裏的聽說人宣旨來了,誰敢不跪。

武梁也有些蒙圈,一瞬間還想著是不是昭明寺事件敗露,皇上下旨拿她呢。

還是程向騰擺的香案,拉著她和程熙一起跪下了,才聽公鴨嗓宣讀的,是文謅謅一通的誇。

武梁沒聽清幾句,跳躍的聽懂幾個詞,什麼“教子有方……心懷黎民……功在社稷”,尤其到最後,就聽得相當明白了:特敕封為二品“嘉義夫人”,賞鳳寇霞帔,以及,賜嘉義夫人府。欽此。

她傻傻接了旨,謝了恩,程向騰上前打發太監,程熙喜得什麼似的,急著跟她說:“品階照著爹爹的低一階,正合適。還有,娘,我剛剛也接了旨過來的,聖上說我英勇救駕,於國有功,我現在是定北侯世子了。”

武梁:“……恭喜恭喜。”

程熙:“……同喜同喜。”

程向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