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小將們沒有像之前那樣氣焰囂張地駁斥她,卻敷衍她說,沒收的“黑稿子”太多,她的《堂吉訶德》找不到了。
楊絳聽了很揪心,欲哭無淚的感覺,但她沒有死心。她決定找、找、找,一定要找回和自己失散的稿子。
一次,楊絳等人奉命打掃一間儲藏室。忽然,她從一大堆淩亂的廢紙堆裏,發現了她的那一遝用牛皮紙包著的《堂吉訶德》譯稿。
她好像找到離散多年的骨肉至親,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她強忍著不讓它們掉下來。
楊絳打算把稿子“偷”走。她熟悉這裏的地形,出門就是樓梯,樓道內沒人看守。自己抱著它盡管大模大樣走,不過一大包紙,不會引起注意。樓下的女廁所雖然不歸她打掃,畢竟是個女廁所,她可以先把稿子暫時寄放那裏,然後抽個時間再抱回家去。她想了又想,想了又想。
也許會遇到不可知的麻煩。但這是她的稿子,她是它的主人,怕什麼,且走一步是一步。
終於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寶貝稿子,千萬不能再弄丟它,楊絳決定孤注一擲
。
監視他們勞動的是個老幹部。楊絳趁他轉身時,抱著稿子就往門口走。可是還沒有跨出門,就被一個“牛鬼蛇神”大聲喝住:“楊季康,你要幹什麼?”
這一聲喊驚動了老幹部,他詫異地看著楊絳。
楊絳旗幟鮮明地表示:“這是我的稿子!”
老幹部明白了事情的緣由,沒有責怪她,也沒有同意放行,委婉地說:“是你的稿子。可是現在你不能拿走,將來到了時候,會還給你。”
楊絳著急地說:“扔在廢紙堆裏就丟了。我沒留底稿,丟了就沒了!”語氣裏是滿滿的不舍和無奈。
老幹部答應好好兒替她保存,讓楊絳自己找個合適的地方存放。
楊絳先把稿子放在書櫃裏,又怕被人扔出來。權衡再三,她站在凳子上小心地把稿子安放在書櫃頂上。
又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直到下放幹校的前夕,原先的組秘書當了學習組長,晚上組秘書組織大家學習的時候,楊絳寫了一個條子悄悄傳給他。第二天早上上班時,他馬上過問此事,把《堂吉訶德》譯稿找來交給楊絳。
楊絳把這包沉重的稿子抱在懷裏,像抱著失散已久的孩子回家,她無法抑製內心的興奮和感動,感慨萬分:“落難的堂吉訶德居然碰到這樣一位扶危濟困的騎士!我的感激,遠遠超過了我對許多人、許多事的惱怒和失望。”
稿件幾經周折,終於“珠還”,可以繼續翻譯了
。楊絳又覺得文脈已斷,不想生硬去拚湊“焊接”,索性從頭再譯。就這樣,邊學,邊譯,1977年,曆時二十年,七十多萬字的巨著《堂吉訶德》譯竣,交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幾番沉浮,終得玉全。《堂吉訶德》的問世,填補了我國西班牙語文學翻譯的一個空白。《堂吉訶德》在我國公開發行的時候,熱心的讀者在北京新華書店門前排長隊購買這部譯著。
適值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偕王後訪華,他們一行看到國人對西班牙文學的極大熱情,非常感動。
宴請西班牙國王及王後的宴會,楊絳應邀出席。楊絳的《堂吉訶德》中譯本,被作為國禮贈送給貴賓。
西班牙政府為答謝楊絳對傳播西班牙文化所作的貢獻,多次通過駐華使館邀請她前往西班牙訪問。
第一任大使的邀請,楊絳以自己口語不佳而謝絕;
第二任大使的書麵邀請,楊絳以書麵形式婉拒;
第三任大使突發奇想,請楊絳所在的中國社科院老院長轉達意願。
盛情難卻,楊絳於1983年訪問西班牙。
錢鍾書戲稱:“楊絳的架子真大,要三個大使才請得動!”
1986年10月,西班牙國王頒給楊絳“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勳章”,以表彰她對傳播西班牙文化所作的貢獻。這是我國文學翻譯界少有的殊榮,楊絳當之無愧。
為了翻譯一本書,四十七歲的楊絳
堅持再去自學一門外語,投入二十年的時間,曆盡磨難,不言放棄,終於取得難能可貴的成功。
因為執著,使所有的付出具有非常的意義。
這樣的執著,這樣的堅定,是這個時代彌足珍貴的美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