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一襲優雅獨芳華(2 / 2)

她是可敬的。晚年的她棄市井繁華,遠塵世喧囂,躲進小樓成一統,卻並沒有與世隔離,依然關切著一輩子心心念念的清華,以及清華的莘莘學子。2001年,清華大學九十周年校慶前夕,她代表一家三口,和清華大學簽訂了《清華大學好讀書獎學金基金信托協議》,把自己和錢先生當年的稿酬七十二萬元

,以及其後他們所有作品的報酬,全部捐贈給“好讀書”獎學金基金,資助家境貧困的學生完成學業,成才報國。

她是勇敢的。為丈夫錢鍾書、女兒錢瑗的書信、手稿被拍賣一事,一百零二歲的她走上法庭,打贏官司,不但維護了自身權利,也對進一步完善與拍賣相關的法律法規產生了標杆性意義。

誠然,所有的辛苦付出,源於愛,源於對家的愛、對丈夫的愛。隻因她,最了解錢鍾書的價值,願為他的研究著述誌業的成功,為充分發揮他的潛力、創造力而犧牲自己。她在有生之年,傾力完成愛人未了的遺願。

作為女性,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是最慈愛的母親,和丈夫、女兒風雨並肩、甘苦同嚐。

作為學者,她以作家、翻譯家、戲劇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等重量級身份,享譽於世。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但她始終柔韌、清朗、獨立,一襲優雅獨芳華,從容地活出人生的長度、高度和密度,粲然百歲春秋。

這本楊絳先生的傳記寫到尾聲的時候,執筆的我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擊倒。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打著點滴,忍著來自身體內部的劇烈疼痛的我,虛弱而悲觀。我不由得想起楊絳先生,我不知道高齡的她,是如何以頑強的毅力來對抗病魔、疼痛、衰老,且取得那麼多匪夷所思的巨大成就。我

告訴自己,要勇敢堅強,像楊絳先生一樣,平靜地接受生活賦予的所有苦楚與悲辛。

“世界有邊兒有沿兒,可一個人的內心,漫無邊際。”

也許,當一個人修煉到足以包容所有生活之不快,安適於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從容、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時,他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處,再沒有什麼苦難可以將其擊倒。

而這種不顧一切的專注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乏的。

我們懷念她,是在懷念這個時代缺少的美好品質。

錢鍾書先生曾在散文《說笑》中寫道:“一個真有幽默的人別有會心,欣然獨笑,冷然微笑,替沉悶的人生透一口氣。也許要在幾百年後、幾萬裏外,才有另一個人和他隔著時間空間的河岸,莫逆於心,相視而笑。”

我以一支拙筆走進先生的文字,深入先生的生活,聆聽先生的智慧,沉浸於先生的情懷,和文字裏的先生“莫逆於心,相視而笑”。

謹願遠在天國的楊絳先生能微微頷首。

我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