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1 / 3)

炎炎夏日悄然來襲。

在趙雉幹掉楚王幾千人領兵跟山陽的奉三郎彙合攻打滄州時, 俞州的梁螢則搖著趙老太的蒲扇,眯眼望樹上的夏蟬。

那嘈人的家夥扯開嗓門瘋吼, 沒完沒了。

譚三娘找來竹竿捅它。

梁螢一手叉腰, 一手搖蒲扇,穿著輕薄的紗織衣物,發髻被高綰到腦後, 忽然說道:“三娘, 算起來你我結識也有十年了。”

譚三娘應道:“可不,整整十年。”頓了頓, 調侃道, “倒是要感謝那黃皮子眼瞎把你弄了去, 要不然我哪有今日的快活日子?”

梁螢抿嘴笑, “合著被搶到蠻鸞山還走了狗屎運不成?”

譚三娘把夏蟬捅走, 放下竹竿道:“這是因禍得福, 若沒有那場稀裏糊塗,又豈有今日的機緣?”

梁螢走到屋簷下,“日子過得真快, 我記得我們最初逃到安縣時猶如喪家之犬。”

譚三娘:“安縣算是起家的地方。”似想起了什麼, 笑道, “當初在那裏搞土地下放打豪紳可是幹得轟轟烈烈, 老百姓把勁兒往一處使的情形, 現在回想起來仍會激動。”

梁螢笑道:“眾人拾柴火焰高, 人多力量大。”

譚三娘接著道:“第二年好像是平陰胡縣令來尋, 托我們過去搞土地下放。”

梁螢點頭,回憶道:“他是第一個替老百姓尋求出路的人,我記得當時鬧得有點大, 把太守府給驚動了。”

“也當該是機會, 若不是把太守府的人引來,就不會有陳安叛變太守府,裏應外合奪永慶了。”

提到這茬,梁螢頗有幾分感慨,“陳安尋上門的事應該是在安縣的第三年,他為甄氏複仇,也算是成就了雙方。”

譚三娘誇讚道:“那小子倒是個有情有義的,這天下,隻怕也尋不出一個像他那般的人來。”

這話梁螢表示讚同,“我是服他的。”頓了頓,“永慶太守府算是我們正式起家,那時候擁兵三千人,現在回想起來,也會熱血沸騰。”

譚三娘想了想道:“那一年的日子應該很難熬,天災人禍層出不窮,應是近些年最難熬的年份。”

梁螢苦笑,“可不是,就怕楚王派兵來圍剿,當時趙雉整個人都繃緊了神經,生怕朝廷派兵來打。”

譚三娘看著她道:“我們這幫人,也是有點狗屎運的,在安縣的時候花錢買平安,在永慶的時候又花錢買平安,也算是走了國難的庇護,若是在太平時候,朝廷豈容得下這般忤逆之事?”

梁螢:“當時奪永慶陳安就說上頭無暇來管,他確實說得不錯,天災人禍層出不窮,朝廷自顧不暇,讓我們鑽了空子,得以避過一劫。

“不過安穩日子也沒過多久,好像是奪了永慶的次年,隔壁臨都來求援,說俞州夏氏要來進犯吞並,逼得我弄出火藥來對付他們。”

譚三娘進屋洗手,接茬道:“也該那夏氏碰到

了硬茬兒,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永慶跟廣陵瓜分。”

梁螢在門口站了會兒才進去道:“跟夏氏的那場戰可打得艱難,趙雉還差點折損在扶陽。”又道,“瓜分俞州是在哪一年來著?”

譚三娘心中掐算,答道:“第五年。”

梁螢放下蒲扇倒水喝,“次年把廣陵也攻下了。”

譚三娘:“接著就是楚王派鍾林大軍來圍剿,十萬大軍呐,烏泱泱的一片,可不得了。”

梁螢抿嘴笑。

譚三娘不由得感慨,“這一路走來就沒歇過氣兒。”

她話語一落,結果又有兩隻夏蟬飛到老榆樹上叮咬,這回是梁螢拿竹竿去捅的。

兩人繼續方才的話題。

譚三娘好奇道:“你這張嘴當真嚴實,若不是鍾林大軍來犯,是不是還得把自己的身份捂死?”

梁螢:“一個亡國公主的身份有什麼好張揚的。”又道,“先帝一窩子女,我生母不起眼,大可不必處處宣揚。”

譚三娘正色道:“不管怎麼說也是金枝玉葉,我記得當時你還忽悠我說是大戶人家的丫鬟。”

兩人正說著,忽聽外頭傳來龔大娘的聲音,原是泉州那邊傳來信函。

梁螢走出去,從龔大娘手裏接過信件,拆開看到捷報,喜笑顏開道:“允州那邊打下來了。”

譚三娘“哦喲”一聲,高興道:“那甘將軍他們應會去滄州那邊跟秀秀彙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