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2 / 2)

譚三娘:“怎麼吃不消?”又道,“你看顧老兒他們八十歲都還能幹,我離八十歲還早著呢,再說了,我也想多掙點錢銀傍身。”

這話把李疑逗笑了。

譚三娘頗有些遺憾,說道:“未能給你留下一子半女,府裏倒是清淨得很。”

李疑擺手,感慨道:“我李二這輩子也算是值了,雖然前半生顛沛流離,亡妻喪子看不到前程,可是稀裏糊塗遇到了秀秀他們,許我前程,又遇到你三娘,後半生也算有個伴兒。

“人這一生啊,總是有遺憾的,生在這樣的亂世,能平安走到至今,就已然是萬幸了。

“眼下你我二人年紀大了,就算去領養,也沒有精力去照顧。

“如今正是朝廷用人的時候,我還盼著大周的海晏河清,將一生的抱負施展,倒是顧慮不上冷清的。”

聽到這番話,譚三娘道:“你我皆是苦命人,前半生受的苦楚不提也罷,隻是日後我時常外出,顧不上你,未能盡到做妻子的責任,二郎心中可會生怨?”

李疑端起酒杯,“你若覺得喜歡,便盡管去做。”又道,“這

些年跟著秀秀他們,我也通透了,人生苦短,隻要有機會,想做什麼隻管去。”

譚三娘抿嘴笑,“這便是阿螢的功勞。”

李疑點頭,大方承認道:“對,巾幗不讓須眉,不論男女,誰若有本事,皆可受敬重。

“你想出去闖一番,就如同我想在朝堂上建一番作為一樣,我們都是同樣在奔自己的前程,我若小肚雞腸讓你守在這一方天地裏不免太過自私,這絕非大丈夫所為。”

譚三娘舉杯,二人相碰,笑盈盈道:“敬知己。”

李疑也笑道:“敬餘生。”

兩人一飲而盡,算是達成了默契。

寒冬將至,他們將在這餘生裏攜手而行。

盡管沒有子嗣延續,可是人生哪能沒有遺憾呢?

在經曆過生離死別與人間磨礪後,還能像今日這般灑脫去麵對往後的餘生已經很不容易。

譚三娘從來不覺得她的人生到此為止,李疑也從來不覺得沒有後嗣就再也無法延續。

兩人都是經曆過事的人,看得多,也悟得通透。

亦或許對於李疑來說,納一房妾室替他生養後嗣跟譚三娘比起來,他還是寧願選擇與這個女人結伴而行,走這餘生。

恰逢賈叢修進京辦事,得知譚三娘尋他,特地來了一趟李疑的府邸。

他們都是一幫老熟人,譚三娘說起她以後將會接管梁螢的所有商貿營生,賈叢修道:“這樣倒是方便許多,省得我們進宮麻煩。”

譚三娘把白疊子的事同他說了

說,賈叢修捋胡子道:“這事永慶孫氏的作坊估計有點興致,她家是做生絲和麻繡的。”

譚三娘正色道:“需得家底豐厚的商賈才能吃得下白疊子,陛下的意思是要把整個紡織業扶持起來,使當地成為行業龍頭,甚至把當地全部都做成紡織鄉。”

聽到這話,賈叢修吃了一驚,“這般大的陣仗?”

譚三娘點頭,“一家不行就兩家,從種植到紡織,一條龍做,衙門也會大力扶持。”

賈叢修皺眉道:“讓當地老百姓大量種植白疊子而非莊稼,隻怕沒幾家願意。”

譚三娘擺手,“朝廷會給補貼,且剛開始種植白疊子還無需上交賦稅。”頓了頓,“像當初的周家那樣下鄉去回收,保證了他們的銷路,隻要有利可圖自然願意。”

賈從修越聽越覺得這事邪門,他見過白疊子,極其金貴,如今卻要大量種植,委實覺得不可思議。

第二日他親自進宮覲見梁螢。

梁螢耐心同他說了自己往後對紡織業的規劃,賈叢修打心眼裏佩服,知道她高瞻遠矚,愈發覺得這事能賺大錢。

商會裏各行各業都有,賈叢修的老巢在永慶的,直覺告訴他白疊子能發財,自然要扶持同鄉,首先考慮的就是孫氏的作坊。

他跟自家兒子商議,賈二郎道:“那孫氏是經營的生絲,跟紡織還是沾上邊的,但孫家的家底隻怕還不夠前期的投入。”

賈叢修捋胡子,“我們賈家也可

以入到孫氏的作坊裏去,讓她把原作坊與綿紡織分開,我們隻入綿作坊。”

賈二郎想了想道:“這樣也可。”

賈叢修道:“這般好的事,哪有不扶持同鄉的道理?”

他越想越覺得這輩子走了狗屎運,隻要做一個純粹的商人,別像自家堂弟那樣搞些花樣出來作死,這輩子抱住金大腿升天直接穩了。

而他的財神爺此刻正在逗弄搖籃裏的幼崽,小家夥已經會追聲了,喊綿綿的小名兒時會好奇看她。

梁螢搖著撥浪鼓,搖籃裏的嬰兒發出“啊啊”的聲音,像是想回應她。

與此同時,禁軍營裏的趙雉一臉嚴肅問劉軍醫男人結紮的問題。

劉軍醫整個人都懵逼了。

除了太監外,男人還能怎麼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