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1 / 2)

按傳統坐大月子是一百天, 小月子才是現代的一個月。

梁螢有政務要處理,自然憋不了一百天, 不過還是會注意別受風受涼。

她關了四十天就見政事堂的官員, 問起戶部地方上報來的國債壓力。

周尚書說目前收回來的國債不算多,這兩年朝廷安穩,地方上也逐漸在恢複生機, 現在秋收交公糧, 待冬日裏就能看國庫情況。

梁螢點頭,她籌謀著日後擴張, 需要充足的軍糧做支撐。

不僅如此, 以後還會造船下西洋。

這陣子坐月把棉花的事耽擱了, 司農寺送來兩筐采摘的棉花, 李疑看不大明白, 隻覺得那東西捏在手裏柔軟無比, 顏色潔白也惹人喜。

梁螢把棉花裏的棉籽剝出來,把它揉捏得蓬鬆,說道:“這東西可以絞成絲線織布, 也可以做衣物的填充, 跟鵝絨一般, 冬日裏穿到身上可暖和了。”

李疑說道:“聽說種子極其昂貴, 一般的百姓可穿不起。”

梁螢笑了笑, “所以才要大力推廣, 隻要種植的人多了, 自然會變得平常。”

譚三娘好奇把它牽成絲線,問道:“用紡車就行?”

梁螢點頭,“對, 用紡車。”頓了頓, “在紡紗之前需得祛籽,將其彈製蓬鬆,而後才牽到紡車上紡紗。”

她耐心講解從棉花到紗線的大概步驟,幾乎大部分婦人都會紡紗,這倒難不了譚三娘。

這不,譚三娘

活學活用,手動能力極強,用牛筋做了一個小彈弓,讓內侍和宮人們剝棉籽,而後用彈弓將棉花彈蓬鬆。

雖然得出來的效果跟想象中要差些,但把蓬鬆的棉花拿小木棒搓成條後,用紡車確實能把它紡成紗線,且還非常柔韌,不易扯斷。

眾人瞧得稀奇,龔大娘道:“這東西好,比種麻可要方便得多。”

趙老太也道:“摸著柔軟,是比麻好多了。”

梁螢看向譚三娘,“且差人到京中賈府上,讓他們跟賈叢修傳信,說我要問一問商會裏的商賈,有哪家願意來做白疊子的,日後衙門也會扶持。”

譚三娘笑道:“若是把這個做成了,隻怕是要發大財的。”

梁螢:“那可不,直接把整個紡織業做起來,可是一門不小的營生。”

譚三娘:“你既要弄萬通標行,又要弄白疊子,哪忙得過來呀,不若我給你組一幫娘子軍,專門替你打理這塊,省得你費心。”

趙老太道:“那敢情好,三娘不識字,政務上也幫不上多大的忙,還不如打理商務營生。”

梁螢想了想,“這差事得東奔西跑,你可受得了?”

譚三娘:“怎麼受不了,我還寧願在外頭跑呢,賺的也比俸祿多。”

梁螢:“……”

邊上的龔大娘笑了起來。

譚三娘越想越覺得可行,正兒八經道:“幹脆就把我放出去,讓韓二娘來做幫手,我把以前在蠻鸞山精明些的婦人組起來替你做這門營生

,如何?”

梁螢:“且讓我仔細想想。”

當天晚上她入睡前同趙雉說起譚三娘的去路,趙雉道:“她既然願意,你便放手讓她去試一試也無妨。”

梁螢用指尖捋順頭發,沒有答話。

趙雉繼續道:“人家好歹是李二的媳婦,放出去了夫妻二人也好接觸,省得宮裏頭進出不方便。”

梁螢看向他,“那我把韓二娘提到身邊來培養。”

趙雉:“你想提誰都可以。”頓了頓,“話又說回來,讓三娘出去替你打理商賈的那些事,一來自己人放心,二來她跟你的時日長,你說什麼她也聽得明白,沒有磨合,若是再尋其他人,還得重新磨合。”

“這話不假。”

“我覺得可以放她出去,宮裏也可以找以前蠻鸞山的那些舊人伺候。”

梁螢起身走到床沿,趙雉伸手,她坐到他懷裏。

趙雉摟住她,“現在沒有土地,從私庫裏拿錢銀養宮裏頭的開支可不容易。”

梁螢失笑。

趙雉:“所以得在外頭搞錢銀,給咱們綿綿掙點家底兒。”

梁螢忍俊不禁,“她還小。”

趙雉嚴肅道:“早備早好。”

梁螢垂首把玩他的手指,趙雉親昵地蹭了蹭她的頸脖,兩人依偎在一起,享內心的安寧。

最終梁螢還是放譚三娘出去闖一番,把韓二娘提拔到身邊,仍舊是中書舍人的官職,隻不過跟她走得更近。

譚三娘離宮後不禁對未來充滿著期待。

李疑得知她要專門負責打理梁

螢的萬通標行,調侃道:“商賈可不容易,四處奔忙,三娘可吃得消?”

譚三娘備下一桌小菜,替他斟酒道:“我倒寧願在外頭跑,比宮裏頭自由,宮裏雖然安穩,我卻向往外麵的世道。”

二人舉杯相碰。

李疑抿了一口小酒,“你現在也不年輕了,身體可吃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