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讀書(1 / 1)

第二十四章 讀書

期末考完試,就放暑假了,時間過得真快,在開學就是高三了,又要分班了。每個要升入高三學生的心情,就像夏天的天氣一樣躁動,期待又有點害怕。

暑假漫長又短暫,夏桐也不知怎麼度過的,還是每天看看書,複習複習功課,看看電視,有時會聽聽歌,劉德華,張信哲,任賢齊,蘇有朋好多卡帶。還有一盤是陳然送的,那是陳然第二次回學校時送給夏桐的,是周華健的一張專輯《光陰似健》,封麵是一張側麵照,陳然說過比較喜歡周華健的歌,周華健的歌她都熟悉,分手後她就沒聽過了。

高一時大家喜歡各種好聽的歌,大家一群人經常聚在一起唱許多歌,多麼美好,一張張稚氣的臉,對未來充滿期望。那時的歌都很經典,即使過了很多年,夏桐都還是覺得老歌好聽。

假期學習之餘,夏桐有時會聽聽,以前聽這些歌隻是覺得好聽,現在再聽有了不同感受,傷感的歌,好像在訴說自己的心情,聽著聽著,便會不知不覺就掉下眼淚,或許她就是個愛傷感的人。慢慢地,她便不去聽這歌了。

人總是這樣,從最開始無憂無慮的單純到最後曆盡風霜的滄桑。

暑假,夏桐還看了一本小說,這本書她讀了兩遍,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夏桐從小就愛讀書,小時候爸爸給買過一些書,大多是些童話書,後來反而沒怎麼買書。那個時代,學校沒有圖書館,家裏也不會特意買書讓孩子看,書籍資源並沒有很多,更不可能去選擇想看的書。基本都是同學之間傳借的一些書,班級要是有一本新書,大家便如獲至寶,一個接一個傳遞著看,夏桐每次拿到一本書就很快讀完了。

有一次,陳然拿來一本書,為了盡快還給人家,他們就放在桌子抽兜裏上課時偷偷地看。夏桐記得那本書叫《花季雨季》。

初中時班裏特別流行瓊瑤的小說,大家互相借著看,夏桐也幾乎看完了她所有的小說,裏麵動人心魄不顧一切的愛情,對夏桐以後的愛情觀有一定的影響。多年後夏桐覺得,人在年少時,應該多讀點理性的書,多了解這個世界,可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以後的生活以及選擇是有好處的。

暑假在表哥家書架上,看到這本書《平凡的世界》,夏桐眼前一亮,馬上就借來看,她之前讀過路遙的其他小說的作品集,唯獨沒讀過這部長篇小說,所以特別開心,回家趕緊讀起來。

夏桐很喜歡這部文筆樸實描寫現實的小說,她被故事中的情節吸引著感動著,很快就讀完了整部小說。最後的結局讓夏桐很難過,孫少平,一個自尊又自卑平凡又不甘平凡的少年,最終幹著一份不太適合他的工作,也沒有得到他理想的愛情。多麼悲傷無奈的結局,或許這就是現實。

夏桐很喜歡讀書,小說,散文,詩歌她都喜歡讀,她有時也奇怪,除了小說,她還特別讀大部分同學不喜歡讀的散文和詩歌,她總是能讀得津津有味,感到共鳴。有時自己會寫一點,和陳然分手的那段時間,夏桐寫了很多文章,都是一些沒有頭緒的,但夏桐喜歡讀書,也喜歡寫作。

很多年後,當讀書條件很好,隨時可以買到想看的書,或者網上順便可以讀任何書籍的時候,她卻不喜歡讀書,也不再寫作,很多很多年都這樣。

讀書可以讓人開闊視野,通曉道理,增長見識,讀書是很好的理解世界,社會,現實,人生的最便捷的方法,在還不諳世事的時候,告知你該如何行走選擇,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

其實不是每個讀書的人都能從書中真正領悟到,或許是太年輕,或許是要真的經曆種種,才能明白,生命的意義。夏桐喜歡讀書,但她最後沒有堅持到底,她放棄了最熱愛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