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著名混蛋董卓的死歸功於王允之謀和呂布之勇。呂布匹夫之勇,不值一提。而王允可是個響當當的人物。此人時任司徒之職,大概是主管征發勞役的職位。他巧使連環計利用貂蟬離間了董卓和呂布,進而以呂布之手除掉了當時最大的禍害董卓。可謂功高蓋世。《三國演義》中有詩為證: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
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庭。
河北袁紹領導的討董聯軍竟然比不上一條連環計,可歎可歎......
話說司徒王允滅了董卓,忽有人報:“大人,董卓雖被暴屍於市,卻有一個人伏屍大哭。”
王允暴怒,大喝道:“董卓被殺,人民無不拍手稱快,怎麼竟敢有人為他啼哭?把他給我綁來!”
不一會功夫,人被帶到,百官無不驚駭,原來是侍中蔡邕。
關於蔡邕,筆者要多說幾句,此人是當時著名的大文學家,大書法家。他的女兒蔡文姬也是曆史名人。那句有名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就出自她之口。後被匈奴擄掠,嫁給了匈奴的左賢王。後被曹操用重金贖回。至於蔡邕,董卓在時,為提高自己的威信,慕蔡邕之名而盡可能拉攏,以致蔡邕“一日連升三級,三日周曆三台。”董卓被誅後,他被當成董卓的同黨,終究免不了一死。此事後人多歎!至於蔡邕伏屍而哭,是小說的渲染,真實情況沒有這麼誇張。
閑言少敘。王司徒見是蔡邕,也有些驚駭,怒斥道:“你是漢臣,今日董卓被殺,乃國之大幸,不為國慶,反為賊哭,你這是為什麼?”
蔡邕涕淚橫流道:“我隻是一時感激董卓的知遇之恩,因而大哭。”
王允恨董卓入骨,當時已動殺念。當晚命將蔡邕下獄,秘密殺害。
對於此事,後人多歎,說蔡邕哭董卓,自是不對,但你王允殺蔡邕,也是太過分了吧。
有詩歎曰:
董卓專權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當時諸葛隆中臥,安肯輕身事亂臣。
董卓被誅,他原先的主要部下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外逃,請求皇帝赦免。王允說:“這四人是助紂為虐之輩,別人可以赦免,唯獨不能赦免這四個人!”李傕一看,心灰意冷,對眾人說:“咱還是各自逃命去吧。”
這時冒出來一個叫賈詡的人,不是此人,也許就不會有長安之亂。賈詡對李傕說:
“您要是棄軍一個人跑了,被抓隻是遲早的事,與其這樣,不如糾集隊伍,隻殺長安,咱也當個皇帝玩玩。”
李傕聽完後,覺得很有道理。立刻散布謠言,說王允要來洗蕩此方,四叛臣大呼:“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於是糾集了十幾萬兵馬,直殺長安。
時長安有呂布帶兵防守,呂布向王允保證:“量此鼠輩,何足掛齒!”李郭等四人商議:“呂布雖勇無謀,量此鼠輩,何足掛齒!”
後來呂布被證明是鼠輩。李郭二人先帶兵牽製呂布,其餘二將率軍直逼長安,呂布首尾不能顧,大敗而逃。李郭率軍殺進長安。揚言要先殺王允。呂布勸王允和他一起逃跑,王允平靜的說:“承蒙社稷,臨難苟免,吾不為也。”王允拒絕了逃跑,也就是選擇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