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天氣晴,北京南苑機場。
三架戰略轟炸機停在南苑機場的跑道上,全長為49.5米,翼展為50.1米,高度為12.1米。最大起飛重量為188噸,最大載荷能力為23噸的空中巨獸威風凜凜。不說別人,就是地勤人員都非常震撼。轟炸機的最高速度為83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為710千米\/小時,最大飛行高度13000多米,最大航程可達15000公裏。
每架戰略轟炸機組由7名成員構成,在機頭增壓艙中的是正、副駕駛員,領航員兼武器操作員,自衛係統操作員和機械師;在機尾還有一名尾炮手,位於機尾獨立的小艙中。除了尾炮手,位於前艙的各乘員都通過前起落架艙進入機艙中。
現場地勤人員不斷檢查飛機,給飛機加油,往炸彈倉裝炸彈。空軍劉司令親自在這裏指揮,通過地圖開始開始分析轟炸東京的線路。
劉司令和參謀們討論,“北京距離東京不過2100多公裏,飛機來回加轟炸的時間不過6個小時。這回咱們也要小鬼子知道本土被轟炸的下場。”
有一個參謀說:“司令,我發現轟炸機上大半都是凝固汽油彈、白磷燃燒彈、鋁熱劑燃燒彈。隻有一小半的航空炸彈,咱們是以放火為主嗎?”
“沒錯。”劉司令直接給了肯定的答案,“東京的大多數房屋都是木質結構,放火要比轟炸效果好。航空炸彈是用來轟炸橋梁和政府辦公樓的,這70噸航空炸彈和燃燒彈,就是一個開始。如果效果好,這大轟炸就是一個持續節目。”
另一個參謀說:“據說小鬼子海軍航空兵還有很多戰鬥機,據說零式戰鬥機的性能比一式戰鬥機的性能更好。咱們的戰略轟炸機沒有戰鬥機護航,會不會有危險?”
劉司令拿出一張紙,開始讀了起來。“零式戰鬥機的參數如下:
乘員1人,長度為9.06米,翼展為12米,高度為3.5米。空重為168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為2674公斤。最大飛行速度為533公裏每小時。最大航程為3350公裏,內部油箱最大航程為2220公裏,爬升率每秒13.4米。
機翼內裝備了兩門九九式1型20毫米機關炮,每門攜彈20發;機首裝備了兩挺九七式7.7毫米機槍,每挺攜彈300~700發,火力超越了同期歐美戰鬥機的火力。
可惜了!”
參謀有些不解,疑惑道:“可惜什麼?”
“可惜就是追不上咱們的戰略轟炸機。不管是飛行速度,還是飛行高度,零式戰鬥機和咱們的轟炸機都沒法比。咱們唯一要擔心的就是轟炸機的機械性能,測試的時間太短了,就怕飛機出故障。”
時間到了早上8點,第一架飛機已經開始已經在跑道上。開始加速,從緩緩加速,到一飛衝天。第一架飛機在空中盤旋,等待第二架飛機、第三架飛機飛上空中。三架飛機在空中形成三角形編隊,向東方飛去。
飛機在萬米高空向東行駛,領航員不斷在地圖上不斷確認著飛機的位置。三架飛機在空中不斷用無線電交流,都是第一次飛行,誰也都沒有把握。都是互相印證,彼此鼓勵著向東飛。從朝鮮半島上空飛進日本海,直到日本的上空,無線電裏的交流立刻熱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