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已經深秋了,夜晚有多冷自是不用說的,親戚們吃完飯後就在院子裏燒了一堆火,大家圍著火堆坐了下來,準備陪著吳歡吳樂兩姐弟一起守夜,這是他們那的風俗。
喪事上都有人整夜整夜地守夜,連著守了三個晚上。而作為子女們要做的守靈就是坐在棺材旁,守著亡人的長明燈,不能讓它熄滅。點長明燈也是他們那的習俗,人死後在棺材前點一盞油燈是古人的做法,為了保佑逝去之人平安順遂。
剛開始的時候吳歡隱隱約約聽到小姑埋怨是吳歡的媽媽和外婆家的緣故使爸爸去世了都沒有人管,如果吳歡的媽媽好好照顧他,她的二哥就不會去世,小姑就一直揪著這一個原因不放,耍起了渾,跟吳歡的外婆和舅舅吵了起來。
其他親戚們的勸說也都不聽,於是吳歡站起來,走到門口冷冷的大吼了一句:“要吵走遠一點吵,別在這裏打擾我爸爸安寧。小姑,如果您是來送我爸爸最後一程的,那麼我歡迎您,如果你要來鬧事,那您請回去吧。”吳歡說完這句話後沒有給她小姑說話的機會,扭頭就轉身回屋裏的草席上坐了下來。
而她小姑吳正珍聽了吳歡的話就生氣的甩甩手向門外走去,說道:“那我回家了。”吳歡知道她不會走,隻是去了對麵的二伯家睡覺去了。
外婆也向門外走去,說道:“這裏沒什麼好待的,要不是看在這兩個外孫的份上,我也不願意來。”說著就準備回去了。
吳歡走了出去,對外婆說道:“外婆,您就委屈一下,在這裏陪陪我們吧,我什麼禮俗都不懂,您得在這裏教教我們啊!”外婆聽了吳歡的話,歎了一口氣後,又往回走了去,吳歡跟在她身後。
這時,吳歡抬頭望了望那黑蒙蒙的天,卻發現那天空沒有想象中的黑,相反那夜空中卻是繁星點點,布滿了整個天空,而有七顆勺子狀的星星格外閃亮,這是吳歡從小到大第一次看見北鬥七星,可是在吳歡看來卻是格外諷刺:是啊,我的爸爸,他不是神仙,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他的死亡好像也對這個世界掀不起什麼風浪,地球依舊在轉,太陽第二天依舊要出來。
可吳歡知道,有人在為他而感到惋惜,也有人在為他的早逝而傷心難過,當然也有人覺得他英年早逝,這是晦氣。這一刻,吳歡算是將“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理解的透徹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真的很貼切呢。
吳歡想起自己看書時無意中看到的這句話出自漢代班固的《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原文是這樣說的: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誌,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大致的意思就是: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出去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照顧到親人,這是過失之一;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沒有成就,這是過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係,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就讓我從此離別人世吧。”說完就辭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