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1年,紹興十一年農曆除夕夜,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嶽飛,子嶽雲,部下張憲以莫須有罪名處死於風波亭,餘下4子。經曆大劫後分散各地隱姓埋名。嶽清兒的父親嶽珂是嶽飛四子嶽霖之子。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嶽飛,諡武穆,並重用嶽飛後人。因感其一家幾代忠良,加之嶽珂文采過人,相貌堂堂,頗有乃父之風,便將自己的叔妹漢慶公主許配給嶽珂。成為大宋朝的駙馬,並一路高升至戶部侍郎。嶽珂為人嚴謹正直,與漢慶公主感情深厚,雖成親多年隻有一子一女。但並未納妾。嶽清兒比其兄足足小了十二歲,是已全家從小對嶽清兒寵愛備至,將嶽家家傳絕學盡數傳給女兒。後來宋金因歲貢一事交戰日趨頻繁,嶽清兒對祖父豐功偉業從小心懷向往,因此整日纏著父親、兄長欲為國盡忠,上戰場殺敵。此事被理宗獲知,當下以“前有穆桂英,今有嶽清兒”,巾幗不讓須眉為由,特升為從四品上,宣威將軍。跟隨兄長嶽征至揚州前線禦敵。一同於風波亭被腰斬的嶽飛部下大將張憲則是張風陵的祖父。風波亭之後,張憲家人帶著獨子逃至河北一帶,隱姓埋名,艱苦度日。後因河北一帶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到了張風陵一代竟隻剩一人,自小跟著鄰裏大叔習武。直至聽說朝廷恢複嶽飛聲名,尊為武穆,這才記起老父臨終前留下信物讓自己去尋嶽家後人。如此張風陵曆經千辛萬苦方才尋到嶽府上。嶽珂拿著當時嶽家軍的半塊虎符,看著跪在地上的健碩少年,不禁老淚縱橫,直言早以為張氏一脈早已斷絕卻不料終是老天有眼,忠良有後。加之後來張風陵在嶽府平素待人彬彬有禮,沉穩謙和,一身武藝卻又是不遜色於嶽征。老兩口越看越喜歡,於是就動了將女兒許配給他的想法。嶽清兒雖說是平日對張風陵隻有一種兄長的感情,不過父母之命,兩方祖上的淵源,加上張風陵人品、身手、樣貌也都是上上之選。最主要的是畢竟年齡尚小,對此事也並無太大意見。於是此事就此定下,等到嶽清兒十六歲就可完婚。後嶽珂將此事奏於皇上,理宗也是大喜。將張風陵一個了無寸功的後生小子升到了正五品上,定遠將軍。一同派到了揚州,為國征戰。
因雙方有婚約,加之這段時日在軍中朝夕相處,雖是名義的上下級關係,可是兩人年齡都小,隻是因為祖上關係皇恩浩蕩,才封了這麼個官職。平日裏相處起來彬彬有禮,彼此之間也都以軍中官職相稱。
萬沒料到,寶慶二年秋,金軍糾集八萬大軍,分三路南下,宋軍節節敗退。嶽征身為揚州守城大將,眼見自己防區內塗州淪陷,與揚州唇亡齒寒的真州糧草吃緊,嶽清兒與張風陵也多次請戰,無奈下,料想金兵短時間內應不會迅速南下,於是令二人帶齊一千人馬,押運糧草送至真州。
誰料想,運糧隊剛剛接近真州就被大隊金兵攔截,兩人拚死力戰,卻無奈金兵大隊人馬越聚越多。最後張風陵讓嶽清兒保著糧車入城,自己率剩餘不足五百兵士斷後。糧車尚未全部入城,金軍大部已至。城內守將慌忙將城門關閉。嶽清兒欲調轉馬頭回去接應張風陵,卻被手下親兵死死拽住馬頭,此時,厚重的城門已轟然關閉。
張風陵一人一槍在敵陣中馬若蛟龍,槍似閃電。斬敵酋三員大將,血染戰袍,胯下追雪戰馬也染成赤紅。金國大軍在城下黑壓壓如蝗蟲一般將張風陵這一小隊宋兵淹沒了起來。不到半個時辰,五百死士已全軍覆沒。而張風陵亮銀槍的閃光已然不見。嶽清兒死死地抱住城垛,哭的天昏地暗。要不是城牆上守城將領死命拖著,嶽清兒早已躍下城牆陪張風陵一同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