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春天裏的風景線(1 / 2)

1985年2月20日,農曆正月初一。

時間如流水一樣流逝,三米在這個小山村裏渡過了回到這時代的第一個春節,穿上了新衣,也領到了相當可觀的一個利是——兩塊錢。

這是相當於別的孩子那兩毛錢的利是來說的,這可是個讓其他孩子很羨慕的數目,畢竟這還是八十年代中期,村民們的生活也並不是太富裕,但這一點點的利是錢還是能夠讓孩子們高興的了。

隨著紅包送到三米手裏的還有一串鞭炮,這禮物是郭祿興送的,或許在別的孩子眼裏這一串鞭炮能夠很討他們的歡心,三米心下雖並不是很在意但還是在表麵上稍稍的表現了一下欣喜,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裏兩個老人對他那盡心的關懷,很讓他心中有了一種認同。

偶爾他亦會想想遠方那個人怎麼樣了?就在這個春節過後的第三天,那人就會義無反顧的帶著一心自以為的悲憤,一頭的紮進廣東這個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中,一手掀起他那血與汗的浪花。而那個一直讓他在夢裏魂牽夢縈的身影,正讀高中的她此刻可能正在那個城市裏憧憬著她美好的未來。

那串鞭炮讓小女孩很快樂,因為名義上三米轉送給她了,不過在她哆嗦著點火時給三米“呀”的嚇了一跳之後,又嘟囔著嘴將手裏點著了的那支香塞到了三米的手上,把三米原來手中抱著拆散了的鞭炮搶抱了過去,還一邊不忿的示意讓他去點火。

三米愕然地搖搖頭,哈哈,還用激將法呢!

走過去拿起豎立著的鞭炮就要點火,在小女孩捂著耳朵等待著鞭炮炸響聲中突然扔到了她身邊,小女孩“呀”的驚叫一聲,忙著腳跳開,老遠才在三米的壞笑聲中發現那鞭炮根本就沒點著。發現受到了戲弄,小女孩氣呼呼的跑了,一邊跑還一邊小聲的嘟囔著:“壞蛋,壞蛋,三米哥哥是壞蛋。”

正月過後第一個趕集日,吃過了中午飯佳佳就過來拖著三米的衣角說要去鎮上玩,大概是昨天她爸爸說好了今天要帶她去,所以她一直都惦記著也要帶著三米哥哥一起去玩,暗地裏卻小聲的說:“爸爸說了,到時給我買麥芽糖,很甜的,買了我一定分三米哥哥一個。”說完還意猶未盡的用小舌頭舔了舔嘴唇,十足一個饞嘴的小貓。直到坐上了郭得栓自行車,三米都還沒想明白,這到底是為了她那許諾而未必一定可以到手的那份麥芽糖還是為了她那饞嘴的表情。

回來了大半年三米還真沒出過門,不同於正坐在這種老式自行車前麵橫梁上正大呼小叫滿心興奮地想著她的麥芽糖的小女孩,三米坐在後麵車架上帶著點驚奇的眼光看著一路陌生中又帶著點熟悉的風光,純粹的農鄉田園景觀,時不時掠過幾座估計是這時代已經是算得上漂亮的青磚瓦房,滿眼都是這時代抹不去的烙印,貧窮與期盼。

當那個令人尊敬的老人正在為這個全世界最大人口的國家打下最深的烙印的時候,這個廣東偏遠地區的一個小地方,還依然生活在祖輩的生活模式中,足不出百裏,每日勤勞的為兩餐而奔忙,但卻滿足於現狀。看著路旁興高采烈但卻將笑容從心底透在黝黑臉上的人們,三米不知是悲哀還是讚歎,這個國家生活在最低層,卻最容易滿足,但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一群人,茫然而又精神富足的生活著,祖祖輩輩,一日而又一日。

到了鎮上,三米與佳佳在郭得栓進去購買東西間並排的坐在雜貨鋪門口,佳佳兩手一邊一個的拿著兩個用木棒卷著的麥芽糖,正在用她那粉紅的小舌頭小心翼翼的舔著,三米對這些東西沒什麼興趣,在郭得栓去買東西後一轉手送給了饞嘴的小女孩,有時看小女孩那饞嘴而又一副小心翼翼不舍得一口吃完的吃相其實也是一種樂趣。

門口街道兩旁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小攤位,滿眼都是人頭穿梭,像三米這樣的個子進去估計兩下就能給擠得看不到邊。耳裏聽到的都是嘈雜的人聲話語,討價還價聲,呼朋喚友聲,歡聲笑語不絕於耳,在這其中一把清亮和潤的女聲份外令三米矚目。那是門口前擺著的一個自製各種涼果的攤子,一個頭發隨意用一條手帕綁了個馬尾穿著簡練的女子,在這滿街都是各種灰色土布衣著人群裏,就如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般令人矚目,特別是她那彪悍的形象通常令到後麵坐著的三米都為之而汗顏,更不要說糾纏在她身邊的幾個小青年給她兩句就說得啞口臉赤了,但又始終不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