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權變:變則通,通則靈--權變管理的基本原理(2)(1 / 3)

1.人類在經曆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兩次文明的浪潮之後,一個依靠全新的技術,開發新的能源和新的材料的“第三次浪潮”,將衝擊舊的生產方式和社會係統。在本世紀末、下世紀初,已經和將要突破的新技術運用於生產,將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新發展,相應地會帶來社會生活的新變化。以下是正在發生而且還會繼續下去的新世界的變化特征,這些特征會對企業的管理工作有以下重大影響:

(1)整個世界的緊張局勢、整個社會的不安定連同發達的通訊設備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將使各方麵頻繁變化的速度得以持續下去。對工商企業來說,能夠適應就能生存下去,取得成功的關鍵是能夠預測未來的變化。

(2)高精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新產品問世的步伐加快。高精尖的技術,如微電子學、生物技術及超導的研究等等,正在導致傳統工業界限的崩潰以及新形式競爭的出現。

(3)隨著資源匱乏的日愈加劇,各國對外國供給的依賴性增大,這就必然導致一些公司因為占有資源而興旺,而另一些公司因為受資源的製約而衰退。

(4)社會公眾對企業的管理效果有更大的希望,他們要求企業能保護環境,貢獻於社會福利事業,提供各種就業機會,甚至有時政府通過行政和法律手段給工商企業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

(5)企業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有效性,與社會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文化的因素愈來愈影響著社會大眾對於產品和企業的認識及評判標準,企業越來越成為社會大眾支配的對象,即企業越來越以社會大眾的需要作為其行動的出發點。

(6)技術的日新月異、信息的膨脹與信息傳遞的加速化等使企業不得不更密切地關注它自身所處的位置和周圍的環境,消費者的信息、競爭者的信息、原材料供應商的信息等必須為企業所精確把握和了解,忽視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企業將會失去競爭力,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差。

(7)在整個社會更加注重人才開發和利用的大趨勢下,企業的管理工作也應走到以人為本的軌道上來。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就應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人才優勢,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應把人才的選用、開發和培養作為管理工作的主線,唯此,企業方能永處於市場競爭中的不敗之地。

2.對於管理對象是中國人的中國企業而言,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大環境也作為一種變化的環境因素影響著企業的管理工作。這種影響表現在:

(1)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逐步發展,企業不再成為政府的附屬體,企業的主體地位逐漸形成和加強,企業在自負盈虧的原則下更加重視自己的利益。企業對自身利益的重視促使企業不斷改善和加強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2)中國的私有經濟成分和私人股份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它一方麵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另一方麵使企業的利益更加密切地與個人的利益聯係在一起,這兩方麵都迫使企業努力追求利益最大化,對利益的追求必然導致企業管理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去開展企業的管理工作。

(3)隨著社會保障體係的建立和勞動力市場的完善,企業對勞動力的選擇權更自由、更靈活。企業與勞動者的關係不再是一種穩固的隸屬關係,而是一種雙向選擇、唯才是用的最佳搭配關係,這就使得企業有可能去擇優選擇、錄用人才,同時企業也更加珍惜自己的人才,重視人才的培養。

(4)在改革開放大趨勢的影響下,企業管理者直接或間接地學習和借鑒到國外許多優秀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經驗,是一味地照搬照抄,還是全盤地否定藐視,或者是棄糟取精,是管理者在選取管理方式時遇到的大問題、多種管理觀念和文化傳統的交融與並存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帶給企業的現實狀況,管理者如何去麵對與選擇,是尤為值得企業管理者所深思和把握的大問題。

(5)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導致價值觀念上的巨變,無論是企業員工、企業管理者、企業股東,還是置身於企業之外的其他人,其思想觀念都在慢慢地發生轉變,其結果必然會對企業的管理工作帶來巨大的影響作用。因而,今日的中國企業的管理者顯然不再與昨日中國企業的管理者相同,他們在思想觀念、領導方式、管理手段諸方麵都較之於以前有著重大而顯著的變化。

(3)企業除了外部的環境對其管理工作有著重大的影響之外,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的變化也影響著企業的管理工作,不同的企業組織結構應該與不同的管理方式相適應。一般而言,企業的組織結構有如下變化類型:

(1)簡單型組織結構。最高管理者掌握決策權,集權程度高,不強調工作專業化,強調對工人的直接監督,組織形式是平坦式。一般積極擴展形成的小企業單位,大企業下屬的新興小工廠,政府新建立的部門等較年輕的單位都采用這種組織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