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買者對行業的供求關係及結構動態有全麵的了解,在談判中就會趨於占主動地位。因此,對行業中的企業來說,也要盡可能全麵地了解行業產品或服務的供求狀況及變動趨勢,積極主動地選擇買主,而不是被動地被買方選擇,這樣才能在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中占較主動的地位。
(四)寸土必爭的供應商(賣方)
任何企業,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必須同其資源供應者打交道,從而得到生產經營所需要的原料、設備、能源、資金、信息和各種資源投入。同用戶的作用相似,資源供應者或賣方對行業內企業的影響,也反應在它與行業內企業相對地位的優劣上。在買賣交往中外於優勢地位的賣方(資源供應者),會通過其價格、質量等因素,影響行業的利潤率,賣方(資源供應者)相對地位的強弱,主要受如下各種因素的影響:
1.賣方的集中程度
如果賣方相對集中而買方相對分散,就會形成賣方壟斷的壓力,這時,作為買方的行業內企業,就會在價格、質量、交易條件等方麵處於討價還價的劣勢地位。相反,如果賣方相對分散而買方相對集中一些,作為買方的行業內企業就會獲得較為有利的討價還價地位。
2.賣方所受到的來自替代品的壓力
如果賣方受到來自替代品的較大壓力,就會削弱賣方的討價還價地位;相反,如果賣方受到替代品的壓力較小,賣方就可能獲得較有利的討價還價地位。
3.行業市場對賣方集團的重要性
如果行業的需求是賣方企業的重要市場,賣方就會在價格、質量、交易條件等方麵采取較為合作的態度,以促進行業市場的發展;相反,如果該行業不是賣方的重要市場,賣方就會采取榨取該行業的態度,從而對該行業的發展有利。
4.賣方產品或服務對行業內企業的重要性
如果賣方的產品或服務是企業經營過程的重要投入,賣方的地位就會相對提高;相反,如果賣方的產品在技術性能、質量、價格等方麵,對買方的經營活動影響不大,則賣方在討價還價中的相對地位就會下降。
5.賣方形成前向一體化的威脅
賣方如果用前向一體化的意圖對行業內的企業進行威脅,特別是當賣方相對集中時,就會對行業內的企業產生較大的壓力。對此,行業內的企業當然也可以通過後向一體化對賣方形成威脅,以削弱賣方的討價還價能力。
6.其他相關作用者
行業內的企業除了受到來自競爭者、替代品、買方和賣方的壓力之外,也還會受到政府、工會、股東等其他相關作用者的壓力。
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政府對行業及其組成企業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有時甚至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對行業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立法、行政、稅收、補貼等方式實現的。政府對某一行業及其企業的影響,既可以是鼓勵和保護性,也可能有限製和排斥性的。如我國按照現有產業結構狀況,政府應對農業、能源、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原材料等基礎性產業采取支持或保護性傾斜政策,以校正我國產業結構的扭曲狀況,消除經濟持續發展的瓶頸。為此,在批租土地、投資、信貸、稅收、科技開發等方麵,應對這些產業給予充分的優惠政策。有時,為了抑製某一行業的發展,政府可以采取高稅收、行業管製等政策。當然,對行業中的某個企業來說,政府的作用就像一把雙刃劍,既可能給自己帶來機會,也可能是一種威脅。如汽車尾汽排汙標準的提高,對那些技術落後的汽車製造商來說是威脅,而對早有技術儲備的汽車製造商而言則是一種極好的機會。但是,無論好與壞,政府的作用是一種客觀存在,作為企業,就應當積極尋求政府的支持,尺量避免政府的打擊,采取合法的手段積極影響政府的決策。
工會是影響行業的另一因素。在國外,行業工會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工會對提高工資和職工福利待遇的要求,會產生強大的推動行業利潤下降的力量。而在我國,工會基本上是企業工會,作為企業,應積極利用工會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企業風氣和團體精神,為提高企業績效服務。
股東是企業的投資者和所有者。股東的動機不外乎是分享企業利潤和參與企業管理,其中對大部分股東而言,更主要的是分享企業利潤。在獲利動機的驅動下,股東的資金可以由一個企業轉向另一個企業,從一個產業轉向另一個產業(以股票市場的存在為條件)。股東資金的流動性與企業實物投資的固定性的矛盾,引起某個企業或某個行業的興衰變化。因此,作為企業,要慎重選擇自己的投資方向,妥善經營,科學管理,盡可能為股東獲利創造良好的前景,以吸引更多的股東資金,從而使企業得以成長和發展。
另外,在我國,企業上級主管部門、工商、稅務、衛生、公安等政府機構、報社、雜誌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體,銀行、證券、信托、投資、保險公司等金融部門,會計、審計、律師事務所、廣告公司、消費者協會等服務組織,也對企業實現其宗旨和目標具有實際的或潛在的利害關係和影響力。企業應注意處理好同它們的關係,並不斷爭取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