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來言,未來至關重要。經營戰略使企業為明天而戰。
--彼得·德魯克
企業戰略是著眼長遠、適應企業內外形勢而作的總括性發展規則,它指明了在競爭環境中企業的生存態勢和發展方向,進而決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和競爭方式。為了實現戰略,還必須有具體經營方針的支持。可以說,企業戰略以維持企業長期成長、發展為己任,企業方針則要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為戰略實施保駕護航。
90年代漸入尾聲,世界市場更加風雲變幻,企業組織也反複經曆重整組合。置身如此動蕩的生存環境,具有深刻洞察力的企業家,能夠從看似紛繁複雜、動蕩不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中抓住與自己有關的主要經營機會,避免其中可能的經營風險或危機,構建自己的長期戰略,以適應環境的動態變化,使自己在環境變化中處於主動適應的地位,而不是在環境的變化過程中隨波逐流。
(第一節企業經營戰略要點
一、企業經營戰略概述
(一)經營戰略的概念
戰略一詞來源於希臘字strategos,其含義是”將軍“.當時,這個詞的意義是指揮軍隊的藝術和科學。今天,在經營中運用這個詞,是用來描述一個組織打算如何實現它的目標和使命。大多數組織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和使命,可以有若幹種選擇,戰略就與決定選用何種方案有關。戰略包括對實現組織目標和使命的各種方案的擬定和評價,以及最終選定將要實行的方案。
企業要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統盤地謀劃。20世紀60年代以前,在某些企業中雖然也存在著類似於這種謀劃的活動,但所使用的概念不是經營戰略,而是長期計劃、公司計劃、企業政策或企業家活動等。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H·I·安索夫的《企業戰略論》一書出版後,經營戰略才以一種具有科學性的概念,開始在企業管理學中使用。
關於經營戰略的含義,安索夫認為主要是關心企業外部勝於企業內部,特別是關係到企業生產的產品構成和銷售市場,決定企業幹什麼事業,以及是否要幹。美國的彼特·F·德魯克認為經營戰略回答兩個問題:我們的企業是什麼?它應該是什麼。總之,經營戰略關係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行動等。
還有人認為經營戰略是用來指導企業行為的一係列規則。並認為這種規則有四類:
(1)企業現在和將來經營成效的測量標準,即戰略要達到的目標。
(2)發展企業同其外部環境關係的規則。包括企業將開發什麼樣的產品和技術,產品在何處銷售、銷售給誰,企業怎樣獲得勝過競爭者的優勢等。
(3)在企業內部建立內部關係和運轉過程的規則。
(4)企業用於指導其日常經營活動的規則,稱為作業政策。
根據人們對經營戰略的認識,我們把經營戰略定義為:經營戰略是企業麵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為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的總體性謀劃。它是企業戰略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企業經營範圍的科學規定,同時又是製定規則(計劃)的基礎。更具體地說,經營戰略是在符合和保證實現企業使命條件下,在充分利用環境中存在的各種機會和創造新機會的基礎上,確定企業同環境的關係,規定企業從事的事業範圍、成長方向和競爭對策,合理地調整企業結構和分配企業的全部資源。從其製定要求看,經營戰略就是用機會和威脅評價現在和未來的環境,用優勢和劣勢評價企業現狀,進而選擇和確定企業的總體、長遠目標,製定和抉擇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
在這裏需要強調說明,經營戰略是一種以變革為實質的概念。現代企業,生存在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中,要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發展,必須通過不斷革新來創造性地經營企業。也就是通過實施具有革新實質的經營戰略,使企業從適應(或不適應)目前的環境狀況,轉變成適應未來的另一種環境。
要變革企業,就要正確地回答以下四方麵的問題:
(1)應該變革什麼?
(2)應該向什麼方向變革?
(3)應該變革到什麼程度?
(4)怎樣實現這些變革?
這就是經營戰略所要解決的本質問題。
總之,企業在變化激烈、挑戰頻生的環境中,必須探索未來的動向,尋求未來事業的機會,變革企業現在的經營結構,選擇通向未來的經營途徑。
(二)經營戰略的特點
1.全局性
企業的經營戰略是以企業的全局為對象,根據企業總體發展的需要而製定的。它所規定的是企業的總體行動,它所追求的是企業的總體效果。雖然它必然包括企業的局部活動,但是,這些局部活動是作為總體行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戰略中出現的。這樣也就使經營戰略具有綜合性和係統性。
2.長遠性
企業的經營戰略,既是企業謀取長遠發展要求的反映,又是企業對未來較長時期(5年以上)內如何生存和發展的統盤籌劃。雖然它的製定要以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當前情況為出發點,並且對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指導、限製作用,但是,這一切也都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是長遠發展的起步。凡是為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所確定的長期基本不變的行動目標和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都是戰略。而那種針對當前形勢靈活地適應短期變化,解決局部問題的方法都是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