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驚險的跳躍--企業市場營銷權變(2)(1 / 3)

原有的營銷理論強調企業通過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來實現企業的發展,而這裏所謂需要是指消費者自我認識的明確需要,即現實需求。企業僅僅根據消費者的現實需求生產和推銷產品,是一種缺乏遠見的行為,很難在未來的市場上很好地生存和發展。因為消費者的現實需要,是許多企業都能識別的,所以同一需要會有許多企業來設法滿足,這樣,勢必會造成為獲得有限的市場而激烈競爭的局麵,有的企業在競爭中失敗,有的雖然獲勝,也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另一方麵,隨著人們收入的持續增長,其收入除用於滿足生理需要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可用於精神享受,而精神享受在產品方麵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追求獨特、與眾不同,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個性,因此,市場上無特色的產品就很難被接受,各企業根據大家都能識別的現實需要生產的產品的市場比以前縮小了,所以競爭會更加激烈。為了避免激烈的競爭,一個重要方法就是不在現實需要這一市場上與人爭高低,而是另辟蹊徑,開辟另一塊天地,即創造需要,具體說,就是根據生產創造消費的原理,以消費者為中心,努力挖掘他們內心深處存在著的但目前尚未自覺認識的需要,即潛在需要。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新產品,並通過一係列的促銷活動,在顧客心目中建立起強烈而美好的印象,刺激和培養消費者對它的需求欲望。為了有效地進行創需營銷,要在不斷研究市場發展趨勢、規律的基礎上,捕捉市場上的突變點、閃光點。如注意發現用戶對某種商品的不滿,因為這些不滿正是顧客潛在需要的間接反映。當市場出現某種具有時代特色的高新技術時,要不失時機地研究它的實用價值,將其盡快地轉化為滿足人們某種潛在需要的新產品。

10.直接營銷

原有的營銷理論對直接營銷研究非常少,隻是在討論產業用品營銷時才涉及,而產業用品營銷的討論本身就很少。如今人們發現,直接營銷在消費品營銷中也具有許多優勢:企業直接麵對顧客,能迅速且真實地掌握市場需求;顧客與生產企業直接接觸,對產品有較高的信任度;企業減少流轉環節,營銷成本減少,這樣就使利潤增加或者使消費者減少支出。顧客可以節省購買時間,減少腦力、體力消耗;直銷與分銷的緊密結合,避免顧客產生購買欲望後,由於不能及時得到產品,使購買欲望受到挫折而冷卻;能詳細介紹商品性能和使用方法等。直接營銷最初隻有上門推銷(又叫訪銷)和直接郵售等,目前已發展了如集會推銷、網絡傳銷、電話訂貨、廣播或電視購物、電子購物、直複營銷等。其中,直複營銷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形式,即首先由公司向廣大公眾發出能使人們提出詢問的廣告,然後,公司向那些提出詢問的人直接寄發產品目錄和圖片,在郵件到達後通過電話向顧客尋求訂貨。有些顧客會立即提出訂貨,有些則要求公司再進行麵對麵的銷售訪問,如果不立即購買,公司還需與他們保持長期的溝通。

二、企業營銷中的文化傾向

隨著流通體製改革的深入,多種所有製共同參與商品流通的格局逐步形成,市場約束和無界流通的泛化導致品牌、質量、價格差異的縮小,各種形式的軟件競爭”你方唱罷我登場“,營銷活動中的文化傾向應運而生。表現為:追求名人效應、資助社會公益、自辦文化活動等。此等舉措的轟動效應、營銷瞬時效應比較明顯,文化活動成了事實上的營銷過程。盡管形式各異,但其實質無不在於通過形象宣傳,為促進營銷鋪平道路。企業營銷中文化傾向的導入,昭示著以溫和商業強製為特征的自動式營銷入駐商界,或者說現代流通觀正以不可阻遏之勢加快對傳統流通觀的置換。營銷過程滲入文化因子,其表層意義屬營銷方式之創新,然其深層內涵則是自動式營銷對他動式營銷的更替,意味著以市場導向、有效競爭、效益優先為內核的現代營銷觀逐漸成為商界的主導意識。即促進了:

(一)企業競爭觀的位移

從以價格誘導為中心的利益拉動向以心理誘導為特色的間接感化位移。改革開放伊始,企業間的競爭側重於產品(主要是核心產品)的知名度、適銷度、市場強度,以及預定收益、獲利水平、市場份額等方麵,旨在對買方形成直接的利益拉動。這種競爭是以商品價格為軸心展開的,或者說以價格競爭為主導。而如今,企業間的較量不再局限於產品本身,而更著力於塑造企業形象,尤其對於集團化企業,其競爭轉道於展示有凝聚力的企業精神、經營哲學和商業倫理,以引起公眾對企業的注目進而締造和諧的營銷環境,吸引更多人成為企業的忠實客戶。不言而喻,把握及引導消費心理成為贏得市場的杠杆,”得人心者得市場“已是勿庸置疑的事實。

(二)企業營銷觀的漸近

從迎合消費的後位驅動向誘導消費的前置拉動漸近。日見其多的企業奉行”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的經營之道,千方百計捕捉市場信息,在前導消費、拉動需求上不遺餘力。於是,作為企業實力象征的廣告便占據了各種媒體,千姿百態、標新立異的表現手法層出不窮,先於時令發布的彪炳時尚的流行色、新潮流、主旋律之類的信息,將顧客推到一個又一個消費熱潮之中,經營者則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