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上)(1 / 3)

在眾多的戰爭範例中。襲擊對方糧道,阻斷敵方的糧草供應絕對是戰爭雙方必須考慮的戰術手段。可是這種襲殺戰略卻在現代戰爭冷兵器化後變成了一句笑談。

現代戰爭中,後勤供應一樣占據著最關鍵的位置。但戰爭模式變成冷兵器交戰以後,雙方軍士隻要攜帶足夠的壓縮快速食品就能維持至少十五天的連續高強度作戰。省著點吃,甚至還能連續作戰一個月。而在現代,交通工具如此發達的今天,一個月的連續作戰時間完全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敗了。

既然阻斷敵方糧草供應已經不可能,那摧毀敵方的後勤供應基地,這就成了戰爭雙方的爭奪要點。

莫斯科。作為俄國的首府,一直是俄軍的最大供應基地。俄國這個國家kao近東方。在古代,遠東中原王朝的霸權甚至一度擴張到這個地區。隻是由於這裏冬季太過漫長也太過寒冷,讓中原王朝的統治者們對這裏失去了興趣。

正因為如此,俄國雖然是歐洲國家,卻有著強烈的東方色彩---當然,這是與歐洲國家對比而言---俄國人一樣鄙視投降者。也有著東方式的狡猾與jian詐。

與俄國強烈的東方色彩相對應的,就是他的西方色彩依然濃厚。西方國家,幅員都不甚遼闊。大城市也屈指可數。要不沒有大城市,要不,這個大城市就必然有影響全國政局的力量。

西方戰爭史上,國都被攻陷之後,舉國投降的事情屢見不鮮。甚至到了現代。這種情況也沒有得到改善。二戰中,巴黎被德軍攻陷,法國就宣布戰敗投降。華沙被攻陷,波蘭宣布投降。。。。。。歐洲無數個國家都是首都被攻陷之後就宣布投降。要不是當年斯大林的紅場閱兵舉世震驚,最終攔住了德軍如潮水般的裝甲戰車,那蘇聯也早就覆滅了。

這都是一都即一國的思想所造成的。這些歐洲國家都不似中華。中華丟了北京還有南京,丟了南京還有西安,丟了西安還有重慶。。。。。。五千的曆史,別的沒有,古都卻比比皆是。哪不能做首都呀?!

不過俄國也是歐洲國家的異數。由於俄國的領土麵積太過龐大,所以擁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城市也不單單隻有莫斯科一個。

比如斯大林格勒也有不遜色於莫斯科的影響力。還有外高加索,基輔等等城市。他們分管著政治、軍事、經濟、能源。。。。。。等等方麵。

大秦鎮南王秦聖所要做的,就是一個一個的摧毀俄國人的信心。把這些富有影響力的城市全部踩在腳下。逼迫俄軍從黔首郡退回來。

莫斯科,坐落在奧卡河與伏爾加河之間的衝積平原上,芬蘭灣、小涅瓦河、大涅瓦河、涅瓦河流行其市內。當年德軍入侵蘇聯時,西部的斯摩棱斯克成為翼護莫斯科的重鎮。而今,南部和東部的圖拉、雅羅斯拉夫爾則成為了莫斯科的兩翼重點。

也許真是曆史的必然性規則在作祟。歐洲強國遠征俄羅斯都是慘敗而歸,拿破侖大帝,法西斯德國都是這樣。即使能攻到莫斯科城下,也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可是,東方帝國遠征俄羅斯時,過程卻往往順利的讓人難以想象。兩千年前的匈奴西遷如是,一千年前成吉思汗西征亦如是。甚至連大清帝國末年,都能以微弱的國力贏得對沙俄的戰爭勝利。這種曆史必然性如今又一次得到印證。

隻要華夏這個遠東霸主想,那華夏這個遠東霸主就能!

中華這次調集了以廖國忠為首的東北集團軍,以紀文輝的第四騎兵師為主力的華中集團軍,共計140萬人。100個師,10個裝甲師,6個坦克師,9個重炮集群,共2300輛坦克,重炮2.3萬門。此外還有東北,西北,華北三大空軍集群,共計3000架戰機協同進攻。這些裝甲車,坦克作戰部隊以及重炮是中華這三年來不間斷製造而積攢起來的。對日作戰,這些陸戰之王派不上大用場,還不如空軍來的威懾性大。但在對俄這種陸上霸權國家,又是在東歐平原這種開闊地帶作戰,那簡直就是攻無不克的利器。

此外,作為攻堅主力的是大秦帝國皇儲鎮南王秦聖所帶領的20個羽林軍團、藍田甲士以及秦旭專門調派的禁衛軍。共計30萬人。其中有高達七成的騎兵部隊。號稱五十萬大軍。為了保護大秦帝國皇儲的安全,秦旭甚至連最精銳的鐵鷹銳士也調給他作為親兵。鐵鷹銳士,五百人就可破一國。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藍田甲士培訓挑選,這精銳中的精銳隻挑選出一千二百人。秦旭隻留下兩百人,其餘一千人全都給了秦聖。

這樣一來,進攻莫斯科的就有兩百萬大軍。這樣規模的攻勢絕對是絕無僅有。最關鍵的是,這兩百萬大軍還不是中華和大秦的所有實力。中華自不必說。除了東北華中兩大集群外還有華北,華中,江南,江北,西南,西北數個軍區的幾百萬大軍隨時等候調遣,就算大秦也還有十個甲等軍團,80個羽林軍團。可見中華和大秦如今實力之雄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