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洛書出重衍卦爻 鬱華見劇談玄妙(1 / 3)

行至麥積山,女媧擔柴而至,相見慰問。女媧曰:“兄去許久,必有所得。”伏羲就沙地畫卦象以示,曰:“知此理乎?”女媧視之曰:“此中義理無窮。然推其微奧,不出乎陰陽之道也。”伏羲大喜,歸遷母、娣於宛丘之都。

上古男女野合,知愛而不知禮,雖經燧皇定配,日久懈弛。

女媧一路見男女無別,謂伏羲曰:“為教莫先於敦倫,敦倫必由於嫁娶。 今姓氏頗多,不可同姓為婚。 凡欲嫁娶時,必先用一人斟酌其事,謂之媒妁,然後行儷皮為聘禮,示合姓之歡,重萬民之儷。已聘之後,雖未嫁娶,不得與他人遊戲。則人倫之本立,而民始不相瀆矣。”

伏羲喜曰: “聖哉斯言!我妹能正姓氏,職婚姻,民得女判,可呼為神媒。”即曉諭天下,百姓當依此禮而行。

都南天中山下居民,奔告水有一龜,其大異常,見人則端目而視,全不畏縮。伏羲同往觀之,碧草芊芊,多如蒿屬。

赫胥曰:“聞蓍草千歲,一本百莖,其下必有神物守之。”伏羲命驪連氏備犧牲,陳祭於岸側,上流有混沌氏張設網罟。

少頃,元龜分蓍而出,皓身素甲,昂頭望見伏羲,閉目縮緊不動。混沌牽上岸視之,廣三四尺,脊背皆平。

伏羲乃以河出馬圖,及所畫八卦,就龜背文理八方布之,是為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觀象於天, 效法於地。近參乎身,遠取諸物。以八卦各有三爻,因重而衍之,為上下六爻。

於是,八分為十六,十六化為三十二,三十二蕩而為六十四,共得三百八十四爻, 皆取法象自然之妙,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乃教民以之定猶豫,決嫌疑,使不迷於吉凶悔吝之途。造化之秘泄於此,聖道之統始於此矣。

伏羲知元龜、蓍草,皆是至靈之物,必為後世之用,遂捧龜采蓍而回,更元龜名蔡,以其有草作祭也。

伏羲領眾回都,築一壇於都中。命中央氏為守龜史,陰康氏為藏蓍史,同在壇中,與之精衍卦象微義。

爰興建神鼎一座,樹立壇場,以鎮方位。鼎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係終也。群臣見有如此作為,乃拜頌曰:

前者三皇雖開世道,興教於民。但俗尚洪荒,而吏明猶未盛,煙霞猶未啟。今我王之王天下也,明並日月,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幽讚神明以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憑瑞於景龍而作書。非特為萬世文明之會, 實為開物成務之宗。當尊帝號,使天下知隆也。

因上號曰泰帝。

帝念群臣助美政教,可封之以地,授之以官。為有神龍降瑞,遂以龍紀其名首。

命朱襄為飛龍氏,名金堤,職圖冊列禮義,以宣教誡。命昊英為潛龍氏,名鳥明,造甲曆以知時度。

命大庭為居龍氏,名默視,主治屋廬, 以便民居。命陰康為土龍氏,名紀通,主中職內事兼治田裏,以正疆界,又名主田。

命混沌為陸海降龍氏,名仲起,主平土地,統靖海。命栗陸為江湖水龍氏,名陽侯,主斬繁滋草木,疏道泉源。是為六龍師。

又命有巢為青龍氏,曰春官。命無懷為赤龍氏,曰夏官。命驪連為白龍氏,曰秋官。命尊盧為黑龍氏,曰冬官。命中央氏為黃龍中官,遂號曰中黃氏。是為五官。

始立二相:以共工才廣智多,力雄身偉,立為上相。以柏皇博通萬物,曲識人林,用為下相。

乃使朱襄、昊英居左右,栗陸居北,赫胥居南,昆吾居西,葛天居東,陰康居下,分理宇內,而天下治。於是瑞鳳來翔。

泰帝聽八風而授民,舉六佐以自策。 見四方歸附,欲撫其遠來。以祝融有歌樂之作,乃亦作荒樂,歌扶徠之歌,蓋慰勉而招之也。詠網罟以鎮天下之人,命曰立基。 又作河圖引,以紀其事。

複求良材作眾樂之器,采椅桐梓㯃四木,其材皆美。惟桐木幹挺節疏,以桐之上稍清而無神,下根濁而不明,取中幹叩之,清爽中和,神明得體,遂投長流水中,浸七七日,然後親自斫削,以身為變,屬食指中節為寸,曲肱至肘為尺,用之以齊長短廣狹,而製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