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蒼龍為青雲春官,祝融為縉雲夏官,大封為白雲秋官,後土為黑雲冬官,柏常為黃雲中官。
尊風後為太師公,力牧為上相,恒先、大鴻為左右輔弼,百官升進有差。命築一城於涿鹿之北,內建祖廟,遷眾居之。合諸侯之符信圭瑞,眾皆秉執來朝於釜山。
是時東至於海,西至空同,南抵於江,北薄薰粥,天下大定。四極凡二萬八千裏,乃鑄鼎立九州,置九行九德之臣,以觀天地、祀百神,垂法設教。
以河圖複製為理法,正乾坤,分坎離,倚象衍數,成一代之宜。以重坤為首,是為歸藏。
帝初聞西陵氏女嫘祖聰明溫順,聘娶為妃。常來遊海濱,見樹上都有白團,似鳥卵而軟。擘視,中有蟲如核。詢之土人,雲龍與馬交,精遺所化。
嫘祖取置於器,越日出蛾,雄雄相配,自辰至亥始解,生子無數。嫘祖藏之。來春皆生小蟲,采桑嫩葉餌之。桑葉漸老,其蟲亦大而能食。見其攢簇,名之曰蠶。至身白有光,即不食。
嫘祖以稻草布蠶於上,自然吐絲作團,蒙戎之狀,名之曰繭。
摘而投沸湯繅之,繹而為絲。法天象經縱緯橫之義,造機杼,織成幣帛,可以衣體,至是登為元妃。
帝觀翬翟草木之華,以帛染畫五采文章,以表貴賤。量體裁用,以為衣服之美,而天下不患皴瘃。
次妃方累氏之女曰女節,嚐種白、黃、紫三種木棉,摘花去子,以物擊鬆,製紡車,搖而引之,以為棉紗。亦以機杼織之,是為棉布。又漚苧麻之皮,䌟而織成粗布,為夏時之服。
三妃彤魚氏美而貞,慧而不伐,能攪絲作線,磨鐵成針,刺繡魚龍花鳥等物。帝令其繡袞服九章之屬。
常先作冠冕,謂之元服。冕上有覆,前俯後仰,主於恭也。前後垂旒,以絲繩貫玉垂之。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每旒各十二玉,玉相去一寸而垂齊肩。玉五彩;朱、白、蒼、黃、玄。
公九旒九玉九寸,玉三彩:朱、白、蒼。
諸侯七旒七玉七寸,玉二彩:朱、綠。附庸之國,五旒五玉五寸,玉純色。士庶有冠無冕。
冕之兩旁,當耳以綿綴之,曰黈纊。造成以進於帝。
帝曰:“冕而前旒,所以蔽明;贓黈纊充耳,所以掩聰。毋作聰明,虛己待人也。”遂受而服之,加常先為冕侯。
帝命臣胡曹作袞服九章。一曰龍。天子之龍,一升一降,以龍首卷然,故謂之袞。上公但有降龍,玄衣黃裳,以象天地之正色。二曰山,三曰華蟲,四曰火,五曰宗彝,皆繪畫於衣。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刺繡於裳。胡曹依命造成,元纁始設。帝加為袞伯。帝取玳珂作珮,佩於胸次。
帝為有北患,欲和遠人,娶鬼方氏女為四妃,曰嫫母,貌雖陋而德充,常進良言,以匡不足,帝每嘉之。
命元妃教民蠶桑,二妃亦教民紡織麻苧。
帝令奢龍教民尊君親上之義,百姓親睦而知禮。命祝融複修羲農之法,教牧養六畜,播藝五穀。
雍父又斷木為杵,掘地為臼,以火堅之,使民舂粟作飯。白益作罌綆,鑿井汲水而飲。日中為市,通民之有無。
帝禦殿,忽見一人,獠牙怒發,乘白虎來集於庭,大言曰:“臣西方白虎之神,奉王母命,以地圖授帝。”端放於幾而去。
帝披覽之,遂欲區畫廣土,命柏常、勾龍司其事。太常畫野分州,得百裏之國萬區。
帝命縉雲庸光匠營國邑,以恒先、大鴻為左右二大監,監於萬國,以和其眾。勾龍法帝之九軍陣數,經土設井,以塞爭端。立步置畝,六尺為步,步百為畝。井九百畝。八家同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各授一區,中為公田。井一為鄰,井三為朋,朋三為裏,裏五為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師十為州,分之於井而計於州,則地著而教詳矣。
帝以勾龍能平九土,使君土官。白雲大封言為治之道,安不忘危。各設一長於邑,農隙則講武事,教以禮義,以丘井製兵,民知親上死長之道矣。
帝恐事有闕,乃創竹輿幾,長五尺二寸,高廣二尺,兩端赤,中央黑,坐必設幾。幾有五玉,雕漆彤素。又製設席之法,筵鋪於下,席加於上,藉以為位,負斧扆而朝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