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采良材逸歸風後 訪大貞不信洪崖(1 / 3)

“必審象以合乎理,候炁以驗乎數,然後準諸晷度,則重泉高穹,不遺累黍。其中之理數,天以六節,地以五製。用天炁者,六期為備;終地紀者,五歲為周。五六合者,歲二千七百二十炁,為一紀,六十歲,千四百四十炁,為一周,太過不及,斯已見矣。”

帝聞此宏論,歎曰:“探賾天地之始,窮幽法象之原,可謂智參造化者也。”遂尊為經曆公,以泠倫為副師。於是鬼臾區居靈台之上,因五量,治五炁,起消息,察發斂,以作調曆,歲紀甲寅,日紀甲子,而時節定。是歲交已酉,實帝之五十年也。

時冬至日,有日南人獲神策百莖來獻,並進一獸圖,雲南土所產。其鼻似勾,牙長於外,身大可四牛,交媾水麵,三年一字,其膽四季流行四足,不知何名。

帝謂但見圖象,遂呼之曰“象”。遺使求之。逾五歲,得十六足以歸。以其能負重,命用以駕車。神民之丘得寶鼎三座來獻,不炊而熟。蓋昔逸神氏之丹鼎,按天、地、人者。

帝使冕侯常先齎諸物,問鬼臾區主何禎祥。區曰:“策䇲即蓍草也,曆千歲,一本百莖,下有靈龜守之,此必含帝之在位年數。若夫寶鼎,乃煉神之器,天機微意,未敢直陳,當以嘉征之語還報。策可留此聽用。”冕侯拜辭複命。

鬼臾區乃以方圓勾股之數,測天地之高深,度日月之遠近。土圭臬表,候炁異同,衡尺矩弧,綴述煩簡。

蓋土圭日至之景,即勾也,臬表即股也。以臬之高若幹,得景若幹,即知離地若幹,所謂偃矩以望高也。

以日月之高為晝,其夜相等,即得地之下深,所謂覆矩以測深也。以日月之高深,得天高地下之徑而三之,即為天體之圓,所謂環矩以為圓也。

得天之圓,因以方之,測其弧,知周天經緯之度數,所謂合矩以為方也。

得其方數,因以平之,而兩極之出地入地,天中之在南在北,皆可得矣,所謂衡矩以正繩也。

天有北極,四隅有高下,因而設管以望之,則七政之高低遠近,無不具得,所謂臥矩以知遠也。

複思七政之參差,兩儀之廣袤,必以算術,乃能極其奧,遂命隸首作《九章算數》而齊約之。

帝聞隸首號曰黔如,精於數術,知即皇人所言者,故令其掌算數。

鬼臾區因教以炁朔轉交閏為五應,立表為曆元章蔀,以乘除加減歸並法算之,累成歲策,逆以日月朔望、未來之數而推之,積邪分以置閏,十九年七閏為一章,配甲子而設蔀,六十年一周為一部,造成十六神策長曆,於是時惠而辰從矣。

帝更念大撓有淑言進規,常命作戒書於盤盂,以彌縫其闕,即以為孔甲史,黔如為慮首史。

帝謂經曆公既事曆日,何暇更占星象?車區占風角多驗,複命並占星之炁色休咎。

容成天公常指點“其星之紫宮為皇極之居,太微為玉帝之廷。明堂之房,大角有席,天市有座,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據於右,朱雀奮翼於前,靈龜圈尾於後,黃神軒轅於中。六擾既畜,而狼蛔魚鱉,罔有不具。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動用畢備,占之輒應。”車區悉皆領會。

帝曰:“吾聞知天者聖,天公非聖而何?”凡象緯之事,悉兼而總之。

命柏常於天中建皇極,施禁令,國無邪教,市無淫貨。

帝以風钜配上台以同天,天老配中台以錄教,五聖配下台以道級,謂之三公。

知命受糾俗以正臣民,窺紀受變複以彌禍變,大填受補闕而寡愆尤,地典受州絡以明土脈,力牧受準斥凡事合宜,鵊冶受決法而民不枉,赤誦受版牘而事不惑,是為七輔。

又立六卿、三少、二十四官,共理萬民。

由是民不習偽,官不懷私;市不預價,城郭不禦;見利不爭,風雨時若;人無夭枉,物無疵癘,虎豹不妄噬,鷙鳥不妄搏,裔夷之人罔不來享。

天地治,神明通,有異草生於庭,佞人入則指之,名曰屈軼。鳳凰止於東園,巢於阿閣,麒麟遊於苑囿,天下鹹稱至治。

歲在庚戌,上應開皇十劫。帝臨朝曰:“昔吾祝融君聽鳥鳴作歌以和神氏,太昊造琴瑟作樂以理身心,女皇製笙簧以通殊風,炎帝斷葦籥以協群音。今賴公等匡維,亦欲作樂以識盛。”

泠倫進曰:“臣探發音者有八,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然金革之音鴻而遠,絲竹之音柔而和,匏石之音清而脆,土木之音樸而實。眾材隨地可得,唯良竹能和眾音,必求節疏而直、幹堅而圓者方可,近處未易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