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下山取路回涿鹿。群臣迎入。帝攢眉曰:“前風後逸去,於路又失岐伯三子,止見得洪崖一人。走遍萬裏長途,曆盡風霜冰雪,竟不得見廣成一麵,殊為悵怏!”
容成愕然曰:“風後、岐伯為經濟勞心,複歸山林靜養,是其素誌。但洪崖即是廣成別號,可惜當麵錯過也!”
帝曰:“語言不合,全無道德,豈聖賢如是耶!”
容成笑曰:“唯至德者不和於俗,焉可淺測而忽之?”
帝跌足痛恨曰:“德薄緣慳,乃至於此!”自是益修仁德,而天下愈治。
時天師既去,醫藥曠職。以鬼臾區為醫正,雷公為藥正,建靈蘭之室居之。俞跗薦其弟少俞,能通周身穴道經絡。車區又舉其所知伯高,專明四肢百骸所屬。諸子各司其事,究極義理,人民由此得其正命。
泠倫自得洪崖指教,音律彌精,兼通曆數消息。乃取嶰溪之竹,以空圓堅厚者截為十二筒,長三寸九分。聽鳳凰鳴,效而吹之,別為律呂。
其雄鳴六,以定黃鍾、大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為陽律,配子、寅、辰、午、申、戌六支。
雌鳴亦六,定大呂、夾鍾、仲呂、林鍾、南呂、應鍾,為陰呂,配醜、亥、酉、未、巳、卯六支。
冬至當黃鍾子月,地氣始升,以律管橫理於淺土,鋪灰於管孔之端,氣自下升,吹其灰動,則知一陽複生。
以此候氣之應宮、商、角、徵、羽五音,德合土、金、木、火、水,以六律、六呂節其上下,自此消息明、閏餘正矣。複受祥金隱耀之神鍾於赤城。
帝命榮援將首山帶回之銅,象天覆之形鑄鍾十二,以協月筒、和五音,與岐伯所作之鼓,為樂之大者。
又采荊山之石作懸磬十二,節奏眾音。刪伏羲之瑟,用弦二十有五。泠倫教大容作承雲之樂,是謂雲門大卷。製鞀、鼓、椌、楬、塤、篪,以導其和。
帝坐朝堂,泠倫率諸工陳眾樂於庭,合而奏之,翕和如一,無相奪倫。清濁高下,如五味之相濟。連如貫珠,相續不絕。
帝聞奏一成,大悅,問:“此樂何名?”
泠倫曰:“始以五雲紀官,繼有縉雲之瑞,名曰《承雲》。”
時癸未八十四年,中春之月,乙卯之辰。帝以日正在奎,始奏其樂,更名曰《鹹池》,言其象天潢之包容浸潤也。進泠倫為樂師,榮援為樂正,大容為樂長,其下皆為樂官。
帝嚐自鼓琴作角音,學道士操精運神以樂天真。是歲秋,帝以所餘之銅乃範造神鏡十有二麵,合十二律,陰陽各六,六乳四獸,變異得以占焉。
帝自巡遊回都,惟養性愛民,推審音律,不治兵革,於是諸侯無所稟畏。
時有四侯國相結謀叛,僭稱帝號:有巢氏後曰青帝,無懷氏後曰赤帝,昆連氏後號白帝,昊英氏後稱黑帝。不用朝命,侵掠居民,邊城日警。
帝歎曰:“神欲靜而心血朝,弗治將為火焚矣。”知大封元孫世吾有武略,命代為司馬。世吾乃正四軍,撥四將董之,即一營壘而滅四國,再定天下。自此設兵衛,立巡行決戰之規,德威並施,四海貼服。
帝嚐晝寢,夢入華胥之國,見其民上下相和,怡怡自得。既覺,愈自修德,欲圖如此之政。其後天下大治,儼若華胥國焉。
帝初立四妃,共生二十五子。元妃嫘祖,尊曰皇娥,生昌意、玄囂、龍苗。二妃女節生休及清,三妃彤魚女生揮及夷鼓,四妃嫫母生蒼林、萬陽,一女名華。眾妾之子十六人。
帝立長子昌意為嗣,最愛第十子清、九子萬陽及少女華,時呼其母為九子嫫母。五子揮性耽武藝,能斂絲作弦,張設羅網。是時造弓之臣揮已卒,帝見此子好射,故亦名揮,命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職。
一日出郊射獵,見大鳥棲於高樹,一翼赤色,口噴烈火。揮異之,拈弓射去,將近鳥身,矢鏃盡毀。驚疑間,空中有二龍駕一神人,自北飛至。
揮轉身便跑,從人驚散。神人下龍步行,後隨一赤身怪臉道童,背係壺盧,直趕至殿前。揮喘息未定。神人大呼曰:“己身殺孽已重,不思修省,更縱子傷生,違逆人道!”
帝見是老祝融,趨迎入殿上坐,載拜起居曰:“祖師從何來,見劣子逞惡?”
祝師曰:“別去初遊白闌之地,蓐收神遇我甚厚。北遊至從極之淵,謁見禺疆,知其徒冰夷黨惡弄兵,得罪於我,叱其伏地謝過。複循路東遊,途遇汝子,故來戒之。子亦當誠心祈禳,稍贖前愆,庶可得求真道也。”